深圳海關近日表示已全面推開分類通關改革,預計年底可全面覆蓋深圳海關轄區的各個口岸和各個業務環節。
據了解,分類通關主要是指海關通過科學運用風險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企業守法管理為核心,綜合運用各類風險要素,實現對所有進出口貨物差別化管理的管理模式。
2009年以來,深圳海關先后在15個隸屬海關17個業務現場進行出口分類通關試點,在3個隸屬海關的業務現場開展進口分類通關試點。據統計,2012年上半年,深圳關區共分類處置出口報關單298.08萬票,其中,“低風險快速放行”出口報關單占80.04%;共分類處置進口報關單29.16萬票,其中,“低風險快速放行”進口報關單占17.09%。
根據海關總署的部署,深圳海關于7月19日對文錦渡海關、沙頭角海關,7月20日對福田保稅區海關等陸路口岸海關推廣進口分類通關改革,從而實現關區陸運口岸海關進出口分類通關改革全覆蓋;下半年,該關將陸續完成對海、空運口岸、加工貿易分類通關改革,最終實現深圳海關各口岸、各業務環節的分類通關全覆蓋。
深圳海關監管通關處負責人介紹說,分類通關將使海關現場審接單時間大大縮短,高信用企業出口約80%、進口約40%的報關單(貨物)實現計算機低風險判別處置和快速放行,海關單證處理時間僅為5—10秒;除了通關速度大飛躍之外,大部分的高信用進出口企業可以適用“事后交單”通關方式的企業,減少了企業現場排隊遞單、單證接審蓋章等兩個環節,通關成本將進一步降低。實施“事后交單”通關方式的企業通關還可以依托“中國電子口岸”實現企業24小時跨地域、遠距離、不間斷無紙報關,除海關查驗外,通關過程中企業無需到海關辦理書面單證的交驗手續,拓寬了企業通關手續辦理的空間范圍。
據了解,分類通關改革不僅可以幫助企業降低通關成本,擴展企業通關空間,還可以提高海關通關效率,緩解公路口岸的通關壓力,節省了人力資源,使海關的監管更具針對性,服務更有保障。對此,深圳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分類通關改革對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對海關來說,都是件雙贏的好事”。
來源:中國日報深圳記者站(記者 陳虹)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