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正在變成一種慢性病
中國青年報:您曾提出,晚發現、晚報告是導致艾滋病死亡病例增多的主因。為什么會晚發現?
吳尊友:晚發現主要是指,病人第一次做檢測診斷出艾滋病感染時,就已經是臨床晚期了。我們希望艾滋病感染者能夠盡早去做檢測,這既有利于保護自己,也有利于減少艾滋病傳播的風險。但是,感染艾滋病對個人來說無異于人生的“大地震”,發現前和發現后整個生活方式都會發生重大變化,所以很多人即使知道自己有危險行為,也不愿意去做檢測。
中國青年報:他們害怕歧視和孤獨?
吳尊友:對。周圍人對艾滋病人的歧視和冷漠,比艾滋病本身更有殺傷力,使他們看不到希望。如果知道他(她)是一個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沒有幾人能和他(她)吃飯、握手、擁抱。出于種種顧慮,一些人寧愿遲一點發現,少受一點心理折磨。這樣的困境,折射出“社會的艾滋病”,若不“醫治”,艾滋病的問題還將在其他類似疾病上繼續上演。
中國青年報:不少人還是覺得艾滋病很可怕。艾滋病到底可不可控?
吳尊友:艾滋病正在變成一種慢性病,就像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用降壓藥控制高血壓一樣。艾滋病感染者堅持抗病毒治療,理想的話可以活到平均壽命。
在今年的第十九屆國際艾滋病大會上,來自美國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一組數據讓人振奮:在一般人群感染高達3%的華盛頓特區,在采取母嬰阻斷措施后,自2009年以來就沒有發生1例母嬰傳播。研究發現,發生性行為的陽性一方如果按時服用抗病毒藥物,可以實現另一方96%的比例不感染艾滋病。
這次大會還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邁進沒有艾滋病的新時代”。我覺得“無艾時代”更多指的是,艾滋病感染的風險越來越小。這就要保證兩個條件:第一,每個感染的人都知道自己感染了;第二,每個感染的人都能得到抗病毒治療。
中國青年報:怎么找到這些艾滋病感染者?
吳尊友:通過各種宣傳手段,消除對艾滋病的恐懼,讓那些有高危行為的人主動參與艾滋病的檢測和防治。現在,男男同性戀群體自發成立了很多志愿者組織,在信息咨詢、健康教育、行為干預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北京的男男同性戀組織去年檢測發現的艾滋病感染者,幾乎占到北京新發現艾滋病感染者的一半。
中國青年報:治療艾滋病的藥物貴嗎?
吳尊友:現在一線抗病毒治療藥品一年大概3000~5000元,根據組合方劑不同,價格會有所區別。現在國家開展“四免一關懷”政策,免費提供抗病毒治療藥物。世界衛生組織今年修訂了抗病毒治療指南,倡導積極治療,建議對男男同性戀者、吸毒人員等特殊人群,只要檢測發現陽性了,就鼓勵接受抗病毒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