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龍宮鑄利劍,碧海丹心寫風流。331潛艇官兵直面新軍事變革轉型浪潮,用使命與責任作帆、用忠誠與赤膽作槳,在深藍航道上奮勇前進!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要以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為主線,深入開展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增強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當前,海軍信息化建設正處在一個嶄新的歷史坐標點,如何順應形勢發展要求,加快提高戰斗力,是海軍各部隊今后一個時期面臨的重大課題。
東海艦隊某潛艇支隊331潛艇,積極探索信息化條件下戰斗力生成規律,以如磐的信念、頑強的斗志和堅定的決心,趟新路、挑重擔、闖禁區、戰極限,實現戰斗力的躍升,他們的經驗值得借鑒。
初冬,東海,海天間一張潛艦機聯合立體封鎖網鋪陳開來。一艘潛艇時而微速機動,時而靜默懸停,對手屢屢撲空……
“金蟬脫殼”的新型潛艇,正是東海艦隊某潛艇支隊331潛艇。
5年來,331潛艇勇闖大洋,犁出了道道亮麗航跡:創下1年內2次實戰化遠航訓練、水下高速發射戰雷、水下大深度發射聲誘餌對抗反潛魚雷、單艇齊射同時命中兩目標等8個潛艇史上第一,圓滿完成重大演習演練任務30余項,受各類表彰18項,被四總部表彰為“全軍先進基層單位”。
挖出最大潛力,縮短人裝磨合周期 “牢記重托,不辱使命,堅決完成接裝試航任務,確保如期形成戰斗力!”2007年艇隊組建大會上,這是艇長朱愛根立下的軍令狀。
拿著軍令,331潛艇的官兵如擰緊的發條,每天兩眼一睜忙到熄燈。他們堅信時間是擠出來的、潛力是挖出來的、本領是練出來的。5年多時間過去了,工時統計表顯示,艇隊官兵每人年均加班近400小時。
一次,集美大學輪機專業的高材生、直招士官林慧聰為摸清燃油管路,貓著腰鉆進狹小的空間。單手難以用力擰螺帽,他便放下手電摸黑操作,打開22顆螺帽足足花了兩個半小時。隨后,他蜷縮著身體鉆進燃油艙底,硬是把轉移管路、通氣管路等摸個遍,出來后成了臭氣熏天、油污滿身的“油人”。
那年6月,艇隊執行某大項任務的關鍵時刻,一場流感襲來。艇長朱愛根高燒39.8℃,仍堅持工作。他披上厚厚的外套,左手臂打著點滴,胸膛頂著辦公桌邊沿,右手移動鼠標……看到這一切,其他幾名患感冒的艇員也主動鉆進艙室。時任政委趙建華勸說無果,只得請了3名軍醫走進艙室,將鹽水掛在管路上為戰士們打點滴。技師謝繼樂為摸清一處復雜管路,讓醫生把點滴打在額頭上,邊摸排邊記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