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由“資源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阻力在哪?中國企業“走出去”瓶頸何在?企業家在推動改革上能否有所作為?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經濟學家‘六問’”分論壇上,一場學、商前沿關于升級中國經濟的思想“交鋒”讓論壇迅速升溫。
“與英國18世紀、美國19世紀的工業革命相比,中國工業革命在技術創新上稍遜一籌。中國自主創新的困難在哪里?”微軟全球副總裁張亞勤帶來新制度經濟學鼻祖、102歲的羅納德·科斯教授的“跨洋考題”。
海航董事長陳峰第一個“接招”。他從歷史與現實、人才與文化多個角度闡釋“中國人有創新的基因,只要有好的創新機制和環境,一定能迎來偉大的創新時代”。
“我手中這款手機,可以實測周圍環境中的細微顆粒物含量,然后告訴手機主人,在此環境中生活一天相當于吸多少煙。”遠大集團總裁張躍“推銷”起本公司的創新產品來。
“中國人真正令自己驕傲的、像蒸汽機那樣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發明創造很少。”北大教授張維迎表示,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的騰飛基本依靠的是學習西方的技術和管理創新。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埃德蒙德·菲爾普斯認為,近年中國在創新上呈上升態勢,但政府和企業都應該更加鼓勵培養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