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2012年排隊過關赴港上學的兒童。南都記者何薇攝
原標題:北區幼兒園入學競爭激烈 “雙非”兒赴港求學遇挫
在毗鄰深圳的香港北區,許多家長期待已久的幼兒園錄取結果近日陸續公布。子女獲準入讀心儀的學校,自然歡呼雀躍;被拒者,難免愁容滿面。無論是獲取者還是被拒者,他們大都忍受過長時間排隊的苦楚。
在眾多的幸運者中,香港家長吳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位。女兒順利被一家幼兒園錄取后,她說,女兒被錄取辛苦點也值得。
吳女士回憶說,今年秋天跟其他家長一樣,自己也擔心孩子進入不了滿意的學校,自己和婆婆排了很久的隊才拿到申請表,。當時,排隊的人多達1000多人。“因為太累,我還專門拿了小凳子。交了申請表后心里擔心了很久,怕女兒不能被錄取。現在總算一塊石頭落了地。”
為了保證讓子女入學,不少家長可謂“四處求醫”、同時向多家幼兒園索取申請表。有人先后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向10多所幼兒園報名申請面試機會。
香港家長李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在為兒子報了多間幼兒園后,終獲其中一間錄取。李女士說,今年的競爭激烈,幼兒園派發的表格都是一搶而空。作為母親,曾經很擔心兒子的上學問題。
在李女士看來,赴港讀書的“雙非”兒童增加、學額不足,增加了兒子的入學難度。但跟香港家長的歡呼雀躍不同,許多“雙非”家長今年卻失望而歸。
13日,記者在粉嶺的一家幼兒園,碰到了一位有些灰心的“雙非”家長。這位張姓女子和她的丈夫都不是香港本地居民,2011年在香港分娩的兒子,如今也到了入讀幼兒園的年齡。
今年這位“雙非”家長向香港北區的10家幼兒園遞交了申請表格,最后卻無一家取錄。13日,她仍抱著僥幸的心態,向其中一家幼兒園的工作人員咨詢,“現在真的沒有剩余學額了嗎?”
再次得到喪氣的答案后,她有些懊惱,只好明年再申請。炎熱的天氣里,需要忍受長時間排隊的苦楚,但最終兒子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這位“雙非”家長希望幼兒園解釋收生原則、自家兒子為何被拒。
在解釋為何拒絕“雙非”兒童時,一些幼兒園表示,收生時需要考慮學生居住距離的遠近。言外之意,就是要優先考慮居住距離更近的香港家長。
記者采訪過程中,始終未能找到一位運氣不錯的“雙非”家長。雖然運氣欠佳,但許多“雙非”家長依然希望子女可以在香港讀書。
前述“雙非”家長——張女士說,香港幼兒園的課程設計先進,學校注重孩子的基本能力的培訓,有時還有外籍教師傳授英文,孩子的智力可以在香港循序漸進地得到開發,所以堅持要把孩子送到香港讀書。
另外一位“雙非”家長王女士的解釋,或許更直指問題的“關鍵”——學費便宜。她說,孩子在香港出生,在內地沒有戶口,在香港讀幼兒園還可以申請學券。如獲特區政府批準,每個月的學費只需要100多元港幣。但在深圳入讀一些好的私立幼兒園,每個月學費卻要高達兩、三千元人民幣。兩者相差20到3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