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解析“兩快兩射”
創造多個全國首次
楊東援表示,成都二環高架的設計和建設總體是成功合理的,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通過抬高凈空、采用分離式斷面等手段,減少了高架道路所造成的空間壓抑感等負面影響;對于原有立交等橋梁進行改造,包括采用橋梁頂升等手段,使得原有建筑結構得到有效利用。同時,成都在二環快速路上開設了快速公交,這是一個很大膽的舉措,如果能夠與軌道網絡和常規公交網絡形成緊密連接,將是一個很好的經驗。而全線與地面道路分離的二環快速道路,將有效地完善成都的道路系統結構。
●首創快速路系統與快速公交同步建設、同步使用,快速公交與常規公交同站點換乘,快速公交站兼顧人行過街天橋功能。快速路與快速公交合二為一,提高了道路資源利用率,發展了公共交通。通過“兩快兩射”工程建成的二環大容量快速公交,結合成都已運營的地鐵1、2號線,基本形成了一個“田”字形的快速公共交通路網,將提升成都的公交出行量和公交分擔率。
●首創高架橋上設置消防栓。高架橋上每隔120米左右設置一個消防栓,確保橋上火災發生時可以及時地滅火,此外,在緊急情況下還可以對沿線立面建筑火災進行滅火。
●首創國內橋梁頂升工程最大規模數量(6座橋梁同期頂升)、最高頂升高度(8.8米)、最大施工風險。舊橋頂升利用較拆遷新建節約投資1/2到1/3,節約工期6個月,還減少了交通影響。
踐行“以人為本、注重民生”
與此同時,二環路“雙快”工程踐行“以人為本、注重民生”的設計與建設理念,注重環境相容性和城市景觀——
●優化橋下空間利用,突破橋下采光難關。橋梁采用獨墩大懸臂,高度一般大于9米,且橋梁中央3米鏤空,通透性好,空間環境得到優化,突破了橋下自然采光難的技術難關,而上海高架橋墩柱采用門字形,高度大部分為5米,廣州高架橋墩柱高度部分為7米,均沒有中央鏤空,采光效果較成都高架橋均要差些。
●按因地制宜、宜商宜居的理念進行綠化景觀打造,突出“現代、生態、國際化”特點。對于臨街住宅,將人行道設置在綠化帶中,既實現通行功能,又為居民健身創造綠道空間,體現“宜居”理念;對于臨街商鋪,人行空間與道路空間通過綠化隔離,實現動靜分離,把人氣向店鋪集中,體現“宜商”理念。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和沿線立面整治工程方案,較充分挖掘了道路沿線文化風貌,較準確地進行景觀設計主題定位,設置了紅牌樓、金沙、火車北站、東大街、建設路及科華北路6個特色大容量快速公交站,體現不同片區的不同特色。
采取多項隔音降噪措施
二環路還采取了多種舉措,已達到降噪的目的。
●橋面及底層道路施工采用降噪功能強的瀝青瑪蹄脂混合料(SMA)鋪裝,比普通瀝青混凝土降噪2-5分貝。
●橋面選用安裝降噪功能好的型鋼及梳齒板型伸縮縫,有效降低了車輛經過伸縮縫時發出的噪音。
●在防撞墻設計上采用了高1.2米的最高等級SS級防撞墻,安全且具隔音功能,而上海、廣州的高架快速路防撞墻僅高0.7米。
●在距離二環路沿線住宅建筑5m范圍以內的高架橋上加裝隔音屏,同時對距離高架橋10m范圍內的住宅建筑窗戶換裝“696”中空隔音玻璃,綜合降噪可達到8-20分貝。隔音屏采用半透明亞克力板,保證采光及景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