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有力的行動維護國家利益
4月初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習近平的一段話,在數月之內被外媒反復解讀。
“國家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應該做和平的維護者和促進者,不能這邊搭臺、那邊拆臺,而應該相互補臺、好戲連臺”,“不能為一己之私把一個地區乃至世界搞亂。”
美聯社說,“習近平批評了威脅局勢穩定的單邊主義。”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刊文說,就地區而言,海洋安全利益在中國的戰略構想中占據了優先位置,在習近平任期的第一年,中國展現了更加積極自信的對外戰略,采取了強有力的行動維護國家利益。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于不可救。”
這段話的大意是,天下的災難禍患,表面看來太平無事,其實有無法預料的隱患。如果只是坐視不管,隱患就可能變得無可救藥。
這段話語出蘇東坡的《晁錯論》,習近平把它掛在嘴邊,其中蘊含的“治患”思想,也體現于他的周邊外交方略之中——堅決維護中國的正當權益與戰后東亞秩序。
外交部長王毅在“2013:中國與世界”研討會上講話時指出,一年來,我們堅定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有力遏制了個別國家侵犯我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非法行徑。同時,我們主張在充分尊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和談判尋找妥善解決辦法。
在釣魚島等事關主權的原則問題上,中國絕不含糊,與日本右翼勢力針鋒相對。中國公務船赴釣魚島海域巡航,臨近年末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有力捍衛了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有效加強了空防安全。中方舉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35周年紀念活動及北京-東京論壇等民間對話交往活動,則體現了習近平和中國政府對日政策的一貫性。
海內外的觀察家已經看到,在處理東海、南海等涉及我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的問題、掌握涉海維權主動權上,中國領導層與各種消極錯誤言行進行堅決斗爭只是一個方面,習近平的“治患”方略,還體現為同文萊就共同開發海上油氣資源達成重要共識,對在堅持主權屬我的前提下,推進“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發揮重要示范效應;推動越南在海上共同開發上與中國相向而行;加強對黃巖島、仁愛礁等海域現場管控,妥善應對菲律賓將南海爭議提交國際仲裁……
2013年10月24~25日,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這是中國最高層為做好新形勢下周邊外交工作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外界評論說,這樣高層級專門研究部署周邊外交工作的會議,在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
習近平在會議講話中首次系統闡述了周邊外交戰略的思想。他特別強調,做好周邊外交工作,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需要,要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周邊外交,為我國發展爭取良好的周邊環境,使我國發展更多惠及周邊國家,實現共同發展。
講話中,既有“與鄰為善、以鄰為伴,鞏固睦鄰友好,加強戰略溝通和安全合作”,又有“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由此,媒體也解讀出“習式外交”的特殊魅力——有柔婉,有剛毅。
崛起中堅守的“世界觀”“義利觀”
一個細節顯露出南非政府對習近平到訪的重視程度。
按習慣,兩國元首在大范圍會談前會安排一對一的簡短寒暄。由于南非總統祖馬與習近平談得非常投機,“寒暄”大大超過了預定時間。為不影響下一場活動的進行,南非禮賓官4次提醒總統,但祖馬直到把想要與習近平說的話說完才結束“寒暄”。
2013年年初的非洲之行,是習近平與普京會晤之后到訪坦桑尼亞、南非與剛果(布),并在德班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在會晤中,他提出了要推動建設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同參與國際發展議程制定等倡議。
正是在非洲,習近平首次提出,“13億多中國人民正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還要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
習近平還用“真”“實”“親”“誠”四個字概括了歷久彌新的中非關系,強調中國與非洲關系的本質特征是“真誠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發展”。
他特別明確地提出,要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強調中國要促進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對貧窮的國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有時甚至要重義輕利、舍利取義,絕不能唯利是圖、斤斤計較。
這些闡述,被視為對一些西方媒體炒作所謂中國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義”的言論的強烈批駁。
5月底至6月初,習近平訪問了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哥斯達黎加與墨西哥等拉美三國。
法新社如此分析了這三個拉美國家的國情:墨西哥和中國同為G20成員國,但在出口方面互為競爭對手,中國很可能嘗試建立一種“與別的原料供應型國家間不同的國與國關系模式”;2007年才與中國建交的哥斯達黎加是中美洲唯一與中國保持外交關系的國家,自建交起,雙邊貿易額增加30.5%,2012年達62億美元;中國與特多貿易額很小,2011年雙邊貿易額為6.27億美元,2012年只有4.5億美元。法新社認為,中國領導人選擇訪問這三國“是很有趣的事”。
美國彭博社則發文認為,習近平訪問拉美三國,主要話題是經貿合作,以往這個區域是中國外交的薄弱環節。文章說,這表明“中國決策層的眼光和氣魄今非昔比”,而拉美與加勒比地區國家肯定很高興,今后它們在經濟方面“不必吊在美國一根繩子上”。
有權威分析認為,習近平先后出訪非洲與拉美,表明了崛起中的中國“不忘本”——加強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提出推動建設全球發展伙伴關系等倡議,與此同時,中國也在主動運籌發展中國家加強戰略協調,一起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