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會現場。
4月11日,南開大學舉辦女生專場招聘會,南開大學從160余家報名企業中遴選出70家企業“入駐”現場。據有關負責人介紹,遴選企業除考慮企業知名度、企業資質以外,還要考慮該企業所提供崗位是否適合女生。
整個招聘會分為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只允許女生持學生證進入現場,下半場開始男生才可入場。招聘會結束后,據統計,到場女生將近千人,而男生只有一百余人。
70家企業共提供500余個崗位供女生選擇,主要集中在文秘、前臺、銷售、教師以及行政人員等崗位。對于性別,有的崗位標明“男女不限”,而有的則明確限定為“女生”。現場某企業招聘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前臺、銷售等崗位傾向于錄取女生,是因為女生更有親和力,當然,希望能夠錄取氣質形象俱佳的女生。
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大四女生黃同學現場投遞了20余份簡歷,她說在找工作過程中明顯感受到“歧視”,“有的企業不明說不要女生,卻在崗位需求上明確標注‘此崗位適合男生’,這另我等廣大女同胞望而怯步。”對此,她感覺到“不公平”的同時也很無奈,“其實很多企業傾向于錄取男生主要是因為他們覺得女生很麻煩,我也能夠理解企業的想法,因此今天這場‘男士止步’的專場招聘會真的讓我感到‘權力反轉’,自信心大增!”
小黃表示,自己是天津人,希望能夠找一份本地且和專業相關的工作,希望薪資4千元左右。“但愿今天能有收獲!”她說。
南開大學文學院大四姜同學是男生,他來到現場陪女朋友找工作,而他本人已在去年10月取得某國企“offer”。“男生找工作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小姜坦言,“我們專業男女比例是1:5,而且我著手準備找工作比較早,實習經歷也比較豐富。”小姜說,他的女朋友特意從濟南趕來參加這場女生專場招聘會,希望找一份在天津的工作從而結束“異地戀”的生活。
據南開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胡軍介紹,女生專場招聘會在2008年曾舉辦過一次,那一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就業形勢很不樂觀。今年再度舉辦女生專場招聘會,一方面是由于畢業生數量持續走高強化了就業市場供大于求的態勢,另一方面,屢禁不止的“就業歧視”使很多女生遭遇過“被拒絕”的尷尬。
“其實今天所有企業共提供500多崗位,并不能解決所有女生的問題,但是我想,我們舉辦‘女生’專場的意義在于,告訴她們并不是所有崗位都不適合女生,很多企業甚至為女生專門辟出職位,學校會努力幫助廣大女生就業,女生也要更好地認識自己,找到差距,準確定位,樹立起敢打必勝的信心!”胡軍說。
“除去崗位特殊要求、部分企業存在性別歧視等原因,客觀講,很多女生在求職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她們比男生更追求穩定,更希望回到家鄉工作,大學四年經歷相對簡單,實踐經歷單薄等,還有一些女生因為找工作困難反而廣泛撒網海投簡歷,很沒有針對性,這是女生在找工作過程中所不可取的。”
據了解,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是一個世界性問題,英國有關數據統計,2012年約10%的大學生畢業半年后仍在待業;法國失業率從2009年開始就持續攀升;而我國近年來畢業生即期就業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日前,根據教育部發布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27萬,因而今年被稱為“更難就業季”。因此,胡軍表示,“希望廣大女大學生在樹立信心的同時,也要以一顆平常心來面對找工作過程中的得失成敗,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只要足夠優秀,女生也一樣可以撐起職場中的‘半片天’!”(通訊員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