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文匯報報道,15年前,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也從此開啟了京港兩地的互利合作之門。如今,香港已成為北京最重要的貿易伙伴、最大的外資來源地以及對外投資最多的地區。北京與香港通過15年來的不斷合作,搭建起一架共同通向世界的貿易大橋。來自京港兩地的官員、企業家異口同聲地告訴記者,未來京港合作將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不僅僅局限于經貿往來,教育、醫療、文化、城市基礎建設等都將成為京港合作新方向。
“目前,香港是北京FDI(國際直接投資)排名第一位的區域,累計在京投資200億美金,約占北京FDI的1/3;與此同時,北京走出去的首選地,亦是香港。”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市工商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程紅在接受專訪時如是說。據最新統計,目前在港的北京企業有300家左右,而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已吸引85家北京企業在港上市。
經過15年的共同合作,北京與香港已經互為對方最為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去年前8個月,北京市利用外資52.2億美元,其中,港資達到23.5億美元。京港兩地進出口總額累計達到57.2億美元,同比增長35.5%。其中,北京從香港進口額達到29.5億美元,同比增長119.3%。
截至去年8月底,香港累計在京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1,213家,累計實際外資194.5億美元。同時,香港亦是北京重要的對外投資目的地。2010年,北京在香港設立境外企業(機構)74家,中方協議投資額4.5億美元,占北京對外投資總額的25.2%。而今年4月初,本報記者了解到,在港上市的北京企業再度擴容,達到85家。
程紅表示,多年來,北京與香港始終保持著緊密聯系,除在制造業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成果外,在服務貿易等新興產業方面亦呈現出良好態勢。她說,北京服務貿易發展能夠突飛猛進,并服務全國,這其中,香港在京服務機構功不可沒。
香港貿發局總裁林天福5月底在京參加“京交會”時對記者說,香港回歸15年來,兩地的合作已由單一的經濟往來向文化、教育、醫療等多元化發展,“這是健康和必須的發展過程。”
在過去十幾年,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民眾對生活的需求亦不盡相同,一些與城市建設、文化教育有關的香港企業,開始慢慢進駐到北京等城市。林天福指出,香港企業可以通過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輻射至全國。未來香港與內地的合作絕不僅限于簡單的制造業方面,兩地在醫療、教育、城市建設、房地產等提升民眾生活水平的領域亦將展開密切合作。
一個是身居內陸的大國首都,是中國政治、文化和國際交流中心,是有著豐厚文化底蘊和歷史的百年古都;一個是依靠在大海邊的國際自由港,是全球金融、貿易、航運中心。
程紅認為,北京與香港各具特點,可互相取長補短。她說,就服務貿易而言,香港具有產業優勢和技術優勢,北京則具有地理優勢和人才優勢,兩地的服務貿易合作可謂是強強聯合,在今后的發展中,兩地亦將繼續互利互惠,共同走向國際。
而林天福亦表示,過去京港兩地的合作以走進來為主,未來更大的課題是兩地如何一起走出去。他認為,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北京可以更多地利用香港在國外建立的網絡,利用香港國際化的條件和經驗,與香港企業一同走向世界。另外,由于一些內地企業已經在國內擁有一定份額,香港企業亦可以利用這些企業的龐大資源,進行優勢互補,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
來源:人民網-港澳頻道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