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2008年,浙江省率先對“無居民海島”進行名稱管理。據統計,浙江省共有2886個無居民海島,占全省海島總數的94%,占全國無居民海島總數的2/5。中新社發 (郟策) 攝
做“桃花島主黃老邪”這一只能出現在小說里的橋段,現如今或將變成現實。中國國家海洋局日前公布了第一批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名錄,這意味著人人都可能成為“島主”。然而,普通人怎樣才能當上“島主”,需要花多少錢才能擁有一座無居民海島,并在這島上實現自己的夢想,旋即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無人島開發深度“解凍” 更多海島將走進公眾視野
據國家海洋局介紹,中國無居民海島有6500多個,約占全國海島總數的93.8%。目前,大多數無居民海島都處于被隨意占用、買賣的狀態,無序、無度開發利用的問題日益凸顯。
此次國家海洋局集中公布的“第一批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名錄”涉及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等8個省區,共計176個無居民海島。其中,遼寧11個、山東5個、江蘇兩個、浙江31個、福建50個、廣東60個、廣西11個、海南6個。名錄中不包括中國與其他國家有爭議的海島。
2010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的正式實施,意味著曾一度被叫停的無居民海島開發“解凍”。此次官方公布首批無人島開發名錄,對中國無人島開發利用而言,可謂是“破冰”之后的深度“解凍”。
據悉,中國已經將公布“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名錄”作為一項制度納入常規工作,沿海各省將依據海島保護規劃和海島開發建設的實際需要,陸續公布無居民海島的開發名錄。
個人和單位都可“無門檻”申請 “島主”最長掌權50年
國家海洋局海島管理辦公室主任呂彩霞表示,單位和個人(包括外資企業、外籍人士)都可以通過有償申請做“島主”。值得注意的是,無居民海島只能取得使用權,而非所有權,海島最高開發使用年限為50年。
無居民海島開發實行“有償使用制度”。單位和個人使用無居民海島,一般情況下應繳納海島使用金。根據規定,海島使用金實行最低價制度,將全國沿海海島分為6個等級,每個等級規定了15種用島最低收費標準,并根據用島類型及面積確定最低價。
據悉,海島使用金的多少,將取決于用島面積大小、用島方式以及對島嶼破壞程度的大小這三個方面。但并不意味著海島價格就是最低限價,還要根據其生態破壞情況計算補償價格。這也是為了讓開發者盡量不破壞海島。
“島主”申請海島需報使用規劃 多人申請時需招拍掛
國家海洋局海島管理辦公室主任呂彩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目前單位和個人提出用島申請后,必須按照政府編制的海島保護和利用規劃,對擬開發的海島編制詳細的開發利用具體方案,在經專家進行充分論證認可后,經政府批準,方能取得無居民海島使用權。
呂彩霞說,不管誰申請,都要到當地海洋主管部門提交申請書,現在具體到哪一級別的海洋部門申請,還沒有出臺細則。提交申請后,如果申請者計劃的用途和確定的規劃符合當地規劃,會通知申請人編制具體的保護方案。編寫完成后還要進行專家論證,并編寫論證報告,論證報告經過專家評審后,再提交到管理部門審批。
如果同一個海島有多人申請,該如何應對?對此,呂彩霞表示,同一個海島的主導功能很明確,如果有多個單位和個人提出申請,在這個情況下,就要公平公正進行招拍掛,如果只有一家申請,就不需要招拍掛。
海島將成“島主”私人樂園? 官方倡建開放式休閑島
海島如何利用并非完全“島主”說了算,官方對此次納入“第一批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名錄”的海島開發方向也做了較為清晰的界定,主要涉及旅游娛樂、交通運輸、工業、倉儲、漁業、農林牧業、可再生能源、城鄉建設、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
“首批海島面積并不小,我個人也不希望申請者買了以后把海島封閉起來。希望開發后能像馬爾代夫島一樣,是一個對社會開放的休閑度假海島,大家可以享用這個共有資源。” 國家海洋局海島管理辦公室主任呂彩霞如是說。
在房地產市場投資火熱的當今,無居民海島的開發是否也會面臨房地產巨大利潤的誘惑?呂彩霞指出,不提倡在無居民海島上建房地產項目,海島的開發權目前還不能轉讓,不能讓海島被炒作。
圓夢要走艱辛路 業內稱當“島主”至少要花上億元
“島主夢”固然誘人,但要成為真正的“島主”,也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荒涼、近乎與世隔絕的無居民島上搞開發,并非易事。尤其是島上的建設,像碼頭、道路、建筑物,還有自來水,鋪海底電纜,成本往往是陸地上的兩三倍。這樣的工程必須有巨大的資金保障才行,業內估計當個“島主”至少要花上億元。
在民間資本雄厚的溫州,當地不少人早就嗅出了無居民島的價值。比如2004年拿下竹嶼島的陳曉嫻,就為此投入了好幾百萬元。然而,現實的艱難遠遠超過她的想象,除了上述硬件方面的困難外,臺風也會對海島開發產生嚴重影響,每年光維修資金至少要三四十萬元。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