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關總署緝私局副局長陳建新在接受中國日報獨家專訪時表示,近年來,全國海關始終保持打擊走私高壓態勢,有效遏制了大規模走私勢頭,反走私態勢總體平穩。就近三年情況看,海關查獲的走私案件數量呈上升趨勢,并且偵破的重特大走私犯罪案件連續攀升。
據海關總署提供的官方數據顯示,2012年(截至9月),中國海關共查獲走私犯罪案件1415起,案值228.4億元,較2011年同期增長18.1%;查獲各類行政違規案件69725起,案值415.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4%和38.6%。
其中,1至9月間,海關偵破的涉嫌偷逃稅額千萬元以上的重特大走私犯罪案件達57起,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9.5%。
“走私的根本誘因是有利可圖。特別是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受國內外市場環境變化和各種經濟犯罪誘因的影響,走私活動仍然處于高發、多發時期,”他說。
陳建新說,近年來進口環節查獲較多、涉嫌偷稅額較大的主要走私商品有電子產品、化工原料、凍品、水產品、汽車及零配件、機械設備等;出口環節主要是資源性產品,如礦產品等。
他說,當前走私活動仍然活躍。貨運渠道偽報瞞報價格、品名、數量、貿易性質、原產地等走私;旅檢渠道利用“水客”夾藏夾帶的“螞蟻搬家”式走私,海上偷運以及沿邊地區的繞越設關地走私,以資源性產品為主的出口走私,郵遞快件渠道偽瞞報、夾藏走私,如:毒品、槍支彈藥走私等,重點領域、重點商品走私風險不容忽視。
例如,今年大連、上海海關連續查獲低報價格走私進口水果、水產品大案,深圳、廣州、拱北海關查獲多起利用“水客”、粵港、奧澳兩地牌車走私進口手機、電腦、照相器材等電子產品以及紅酒、奢侈品等大案,打掉“水客”團伙34個,摧毀“水客”走私利益鏈條7個。
他說,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現代通訊技術、金融流通等快速發展,走私犯罪向高智能、高科技方向發展的特點突出。此外,團伙性、專業性走私犯罪突出,很多表面看似個體、小批量的走私,實際上大多數是在走私團伙操縱下,具有相當規模地有組織走私活動,并且走私手法日益專業隱蔽、加大了發現、取證和打擊難度。
陳建新說,針對走私案件呈現的新特點,中國海關突出打擊專業性、團伙性走私,通過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渠道和重點商品走私的打擊力度,有效遏制了走私違法犯罪活動,促進了海關稅收的持續增長,為中央財政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證,同時為規范進出口貿易秩序、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陳建新說,今年全國海關開展了為期一年的“國門之盾”打擊走私專項行動,全面加強對危害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群眾健康以及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各類突出走私問題的打擊、查堵和治理,對社會反響大、危害嚴重的團伙性、專業性重特大走私犯罪實施重點打擊,積極履行海關“把好國門”的職責。
他說,今年,海關聯合有關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針對旅檢渠道“水客”走私,積極加大打擊力度,組織開展流通領域私貨交易專項清查整治,目前聯合整治行動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一些重點口岸活躍的職業“水客”數量銳減。
針對以“兩北”(北部灣、北侖河)地區和廣東珠江口水域為重點的非設關地走私,正在開展聯合整治專項行動。通過前一時期的集中封堵、打擊幕后團伙、對水上船舶和岸邊環境進行清理整治等,目前行動已取得初步成效,他說。
陳建新說,海關部門將繼續加大打擊走私力度,抓住要害,突出重點,始終保持打擊走私高壓態勢;與公安、工商、質檢、商務等相關職能部門積極開展合作,推進反走私綜合治理。尤其是在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大,對外貿易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堅決防止走私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以打擊走私的實際成效維護正常進出口秩序,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對外貿易穩定增長。
同時,海關部門將充分運用科技創新、風險管理等手段,加強對進出口貨物物品的綜合監管,著力提升監管效能,切實改進海關監管和服務,營造安全、便捷的通關環境。
(中國日報記者 張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