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影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制片廠,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7個第一。先后拍攝故事片900多部,譯制各國影片1000多部。《五朵金花》、《上甘嶺》、《英雄兒女》、《劉三姐》等一大批優秀作品影響了幾代人成長,成為中國人的一種文化記憶。
走進“十二五”,長影正向現代化電影集團邁進。長影世紀城、全國性農村題材影片創作基地、長影頻道、長影電影藝術館,一個個新的坐標顯示,長影正成為新時期電影活力重現的一面旗幟。2011年,長影實現稅后凈利潤6500萬元,創長影建廠以來歷史新高;影片生產由改革前年產3部至5部到2011年年產53部,增長了10倍多;總資產由改革前的2.5億元到2011年末的20億元,增長了7倍。
電影創作日益繁榮。2008年,長影從實際出發,決定發揮多年來農村題材電影創作的傳統優勢,走差異化電影創作之路,立足服務“三農”,建立了全國第一家國家級農村題材電影創作基地,并設立1億元農村題材電影發展基金。4年來,在全國六大區設立6個聯絡站共征集劇本1300多個,拍攝完成影片130余部。《云上學堂》、《北極雪》、《斗牛》、《大太陽》、《信義兄弟》等一批優秀影片先后走進院線、走向鄉村,受到業內專家和廣大觀眾的普遍認可。基地運作越來越好,社會影響越來越大,已成為全國性的農村題材影片創作和交流平臺。十八大獻禮影片《索道醫生》正在云南緊張拍攝之中。當前,與團中央合作的“我們村里年輕人”電影工程也全面啟動。首先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拍攝一部影片。通過一部電影,展現當地新農村、新農業、新農民的新風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宣傳黨的惠民政策,推進城鄉文化一體化。長影在堅持差異化發展之路的同時,搶抓機遇,積極投拍重大題材影片。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長影與各方精誠合作,共同投資1.1億元拍攝了史詩巨片《辛亥革命》。該片的拍攝被全國政協確定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大活動之一。影片上映后,社會反響非常好,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業績。由長影青年導演趙林山執導的、投資1.3億元的商業大片《銅雀臺》將于今年9月在全球上映。
電影產業全面發展。2002年初,面對國內電影市場低迷的境況,面對靠單一制片模式難以維系的局面,長影探索并建立了電影創作與電影產業“兩輪驅動”的發展戰略。主業創品牌,產業謀發展。通過數十次國內外考察和反復論證,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4月,占地30公頃、投資7億元的中國第一家世界級電影主題公園長影世紀城正式開工建設,2005年5月正式建成運營。7年多來,已先后接待了600多萬名國內外游客,經濟效益越來越好,社會影響越來越大。不僅成為長影集團重要經濟支柱,推動了電影創作的發展,還有力地拉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成為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一個成功探索。為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2010年以來,長影還先后啟動了4大產業項目:一是本著修舊如舊原則而進行的長影老區改造項目;二是在長影世紀城二期建設世界頂級水平的電影娛樂項目——華夏翱翔;三是立足吉林,面向全國,建設長影自有影院,今年啟動建設3家五星級影院;四是為進一步弘揚長影品牌,實現跨區域發展,在海口市打造集影視娛樂、影視商務、影視拍攝、影視服務于一體的世界級電影產業集群項目。當前,該項目已被海南省列入“十二五”發展規劃,概念規劃獲海南省和海口市的批準,計劃今年10月開工,一期工程將于2014年年底建成。
惠民舉措實現新突破。為了讓老藝術家們老有所養、老有所安,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長影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加大民生投入,徹底解決了困擾長影多年的退休人員工資待遇偏低、退養人員工資封頂、廠辦大集體改制3大歷史難題,涉及員工2500名,涉及資金1.2億元。一系列惠民舉措贏得職工的信賴和擁護,當前的長影呈現出空前的和諧團結局面。
長影先后被中宣部等四部委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優秀企業”和“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企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主流媒體多次集中報道長影改革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