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上海建設“兩個中心”的過程中,航運金融的發展備受各界關注。2012陸家嘴論壇間隙,本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為加快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交通部與上海市政府將開展新一輪的部市合作,相關扶持政策有望在本月浮出水面。
與此同時,為應對目前低迷的航運業發展形勢,“交通部正在和財政部就出臺航運稅收優惠政策進行溝通,下一步可能在全國范圍內出臺一些臨時性的航運稅收優惠政策。”上述人士進一步透露。
在陸家嘴論壇“航運金融新發展”專題會場上,上海航運交易所、中國海運集團、瑞士再保險、大眾保險、交通銀行等負責人在環境法律、金融創新、稅收優惠等方面建言獻策。
近年來,中國海運集團的航運業務發展迅速,對于與之配套的航運金融現狀,海運集團總會計師蘇敏有著切身感受。她說,目前中資金融機構在航運金融上普遍存在“產品不夠豐富、網絡覆蓋不全、服務無法跟上”等問題,還不能夠更好地為航運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配套服務。與世界航運中心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對此,蘇敏建議,希望金融機構更多理解航運業這種周期性的特點,探索更多新產品來服務于航運業的發展,并在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互相支持。更關鍵的是,希望上海在向世界航運金融中心邁步過程中,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具體在“噸稅制、所得稅改革、船員個人收入”等稅收政策上有新的探索。
面對目前航運業融資難的問題,上海航運交易所總裁張頁建議稱,可以運用好衍生品這個工具。上海航運交易所目前推出了以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和中國沿海煤炭運價為標的的兩個衍生品。他期盼,未來有避險需求的航運企業能夠參與運價衍生品交易。
“航運業的發展正處于一個轉折點,運費暴跌、船舶資產下降、行業最大借貸人緊縮等因素使得船舶融資的傳統借貸成本急劇增加。”瑞士再保險副董事長柯貝特為此呼吁,為支持處于低谷的造船業,上海市政府不妨借鑒國際經驗,考慮出臺一些扶持政策。以新加坡為例,2006年推出了船運融資稅收優惠舉措,要點就是對船舶租賃公司在船舶使用期間所取得的船舶收入減免稅收政策。
作為航運金融中的重要一環,航運保險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有目共睹。但在大眾保險董事長張興看來,上海航運保險盡管取得了快速發展,但與其他先進的航運中心相比,無論在市場規模、保險產品、風險管理,還是在全球服務網絡、中介市場、人才積累方面還有較大差距。
主要體現在:我國的航運保險發展仍然處于初級的甚至是惡性競爭的階段,一方面產品同質化嚴重、創新性產品缺乏、航運保險產品發展不平衡,專業人才缺乏、法律環境不完善更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以航運險為例,現在只有海商法和保險法,已經不能包括實際需要。張興直言,“大力發展航運保險必須建立配套的法律體系,必須在航運保險軟環境中盡快與國際接軌。”
為此,張興的建議是,加快健全航運保險法律體系,加強航運保險市場監管和影響,適度擴大航運保險費率范圍,加大航運保險人才培養,為市場創造良好的環境是當務之急。同時,針對目前上海航運保險發展主要短板,考慮建立一個專業的保險同業協會作為平臺,來引導幫助各市場主體開展業務,制定行業指導費率,統一建設全球服務網絡,統一培訓專業服務人員,對市場行為進行自律,規范市場行為秩序。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