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激光近視矯正手術:“這個行業亂、太亂了”
部分醫生指蔡瑞芳“言論不嚴謹”
對于蔡瑞芳的“封刀”言論,業內也有很多醫生持不同意見。臺灣報道說,擔任眼科醫學會鐳射視力矯正委員的鄭英明表示,其實鐳射近視手術的技術是最簡單的,也非常安全,但手術有無并發癥,大多與鐳射儀器有直接關聯。臺灣白內障及屈光手術醫學會理事張朝凱也表示,蔡瑞芳的意見不能代表眼科醫界的意見。他說,如今鐳射近視設備都已升級到飛秒鐳射、虹膜定位,副作用已降到非常低,他并不同意少數醫師夸大其詞。
在中國內地,也有許多眼科醫生認為蔡瑞芳的言論“不夠嚴謹”。著名眼科醫生、最早從事此項手術的李偉力教授就在自己的微博上就此事發表言論說:“科技工作者發表科學思想的正確方法是發表科學論文。發表個人言論是自由的,但不代表科學。一個人要以科學家的名義發表觀點,唯一的方法是發表科學論文。”
著名眼科醫生劉保松也表示,只要掌握好適應癥,激光仍然是目前最安全的近視眼手術方式,不可能因為一個醫生而否認全醫學界的科學實踐結果。
不知是否因為感受到了來自同行的壓力,作為宣布停止激光近視手術后的補救,蔡瑞芳又解釋說,這是一場小誤會。他表示,不繼續做LASIK并不是因為認為LASIK有潛在危險或是有問題,而是有其他的考量。他認為,LASIK還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近視手術,能夠非常精確地矯正近視者的度數,成功率達99%,但是視力是人很重要的生理功能,不容手術有閃失,因此比做手術更重要的,就是要能先找出不適宜做手術的患者以避免并發癥出現。
即便如此“補救”,“封刀”言論的影響也已經產生,在某網站發起的問卷調查中,表示“猶豫”和“絕對不會做”的網友超過六成。
長期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清楚
蔡瑞芳的言論引發激光矯正近視眼手術安全性大討論,而這種討論自這一手術問世以來一直存在。
蔡瑞芳說,因長期觀察發現,不少當年接受激光手術的患者,10多年后視力明顯下降,有可能和當年動刀后角膜瓣發炎有關。有人一直以來都對這項手術持否定態度,也有不少患者通過網絡發帖,講述自己術后出現反復、眼干、夜間視力下降,甚至看不見等多種問題。
在美國,這一手術的安全性也被許多人質疑。多年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收到許多投訴,一部分接受手術的患者表示這一手術帶來的后遺癥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質量。這些情況在FDA的官方網站上被詳細介紹。
一些反對者甚至成立一個網絡域名為www.lasikdisaster.com的網站(LASIK災難網),記錄了有關該手術的眾多失敗記錄,并呼吁更多的手術失敗者在這里發出他們的聲音。在該網站上,人們制作圖片模擬手術并發癥患者看到的事物,圖片上的世界看起來十分模糊。
FDA官方網站上對LASIK的介紹是謹慎而辯證的。該網站寫道:“大多數患者對手術的結果感到滿意。然而,像其他任何醫療程序一樣,LASIK也有風險。這就是你必須要了解屈光手術的局限性和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的原因。”FDA還強調,LASIK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技術,長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清楚。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