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工作沒生活香港中產階級壓力大
按寬泛的標準算,香港半數以上人屬于中產階級。他們普遍有體面的工作,買了房子,受過高等教育,聽起來應屬心情愉悅生活無憂一族。但實際上,香港中產人士生活得并不如想象中開心。
香港一家社會服務機構近日表示,自2009年為中產階級推出“再晴計劃”以來,他們的服務人數已超過2100人,這些人形容自己“收入中產,生活草根”,因生活壓力太大不得不向專業機構求助,甚至有人罹患憂郁癥。
高收入卻“不消費”
電子工程師葉先生,妻子任職貿易公司,家庭月入近4萬港元,是典型的中產家庭。他每月供樓開支占收入30%,連同5歲兒子學費、課外活動費用、保險等開支,70%月入極速“蒸發”。“現在只要不是必須的都不花費,平日家庭活動以‘不消費’為原則”,葉先生并說,香港電子工業遇到很大的挑戰,從業人員常擔心公司裁員。
按照香港統計處的定義,月入1萬至4萬港元的住戶即為中產住戶,這樣算的話,香港55%家庭是中產之家。葉先生家月入4萬港元,已屬中產階級中的高收入者,卻仍不得不為過日子擔憂。
葉先生是家庭危機支援機構明愛向晴軒服務過的客戶之一。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表示,中產人士大部分有高薪工作,但面對子女教育及置業開支兩大負擔,加上通脹問題嚴重,有人形容自己為“窮中產”——有中產收入,卻像草根階層般節衣縮食。
此中產非彼中產
美國的中產階級家庭占社會總家庭數的60%以上,形成所謂的“橄欖形”社會。有一棟位于郊外的獨立屋,兩三個孩子,一條狗,一年至少有兩三周的帶薪假期在國內國外旅游,是很多美國中產階級共有的特點。
相比之下,香港中產階層的生活要緊張得多。由于眾所周知的高樓價,香港人的住房很狹小。候任特首梁振英幾年前曾撰文說,只要有500平方英尺住房(不到50平方米),就算符合中產標準。同時,向晴軒指出,香港中產人士的時間幾乎“全被工作與進修占據”,生活品質因而大幅下降。
相關新聞:
香港中產家庭壓力大 月入4萬仍節衣縮食
研究報告顯示:香港樓價創1997年后新高
香港國際機場貨運量再居全球第一
調查顯示:香港市民對貪污容忍程度創新低
香港公立醫院明年擬不接受非本地孕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