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純粹天使的醫生,也沒有純粹無助的病患。”這是編劇六六“臥底”醫院兩年后,對醫患關系的最直觀感覺,她曾表示要把這些感覺寫在《心術》里,也正因如此,觀眾期待《心術》更勝當年的《蝸居》。
《心術》在醫護工作者中引發的反響尤其大,雖然他們挑出劇中不少硬傷,但更多的人對該劇試圖潤滑醫患關系的努力表示認可,稱“感同身受,希望大家能更多地理解我們”。
縱觀各國的醫務劇,比如美國的《豪斯醫生》,日本的《白色巨塔》,韓國的《順風婦產科》,其實或多或少都反映了各國的醫患矛盾。
醫院里的悲劇幾乎天天上演 現實比劇情還要殘酷
《心術》試圖解釋、緩和、甚至重建醫患關系的意圖十分明顯,第一集便以一樁火藥味十足的醫患糾紛體現醫生的不容易。
為了搶救車禍中重傷的病人,谷醫生未經家屬簽字同意就為病人動手術,在告知家屬手術成功后,病人卻突發心臟病死了。谷醫生遭受病人家屬和媒體曝光的雙重夾擊,連醫院最后都選擇“棄卒保車”,谷醫生為此賠上了自己的工作和名譽。
昨天,浙醫二院神經外科醫生嚴峰,自言從醫經歷中還未碰到過這樣的情況,“電視劇里所有的巧合都撞在一起,結果很悲劇。我們不能見死不救,又要學會保護自己。”
“至少我覺得,這部電視劇相對真實地反映了當前醫療環境的現狀。他們的那些付出、委屈,天天都在醫院發生。脾氣急躁的病人、身無分文的患者、優越感十足的高干病人,也都是我們身邊活生生的例子。”嚴峰認為,《心術》所演的,雖然不如現實殘酷,但已經把醫院的窗簾拉開,“不熟悉醫院的人可通過這扇窗,把醫院的里面看個大概。”
護士恨嫁現象普遍 一大幫護士剩著呢
《心術》的不少情節在手術室中展開,不過和許多觀眾想象的不同,劇中的手術室沒有蔓延著緊張氣氛,而常常是幾位主演的“聊天室”,醫生、護士一邊手術一邊拌嘴,好不歡樂。第六集中,甚至還出現了吳秀波出演的霍醫生把女朋友帶進手術室“參觀”,更惹來觀眾排山倒海般的質疑。
對于這樣的橋段,嚴峰稱,醫生也是人,手術時太過緊張并不利于醫生長時間精細作業,“聊天有助于緩解疲勞,舒緩緊張情緒”。當然,他說腦外科手術多在顯微鏡下完成,需要全神貫注,不可能像電視劇里演得那么輕松,“一般手術進入收尾階段了,才會聊幾句。”
當然嚴峰也發現,把醫生袍當風衣穿、護士帶著耳釘進手術室、進手術室不戴口罩、醫生洗完手后用手去關水龍頭……這些都是劇中顯而易見的硬傷。
這其中,帶閑雜人等“參觀”手術室是最不靠譜的,“帶家屬進手術室是大忌,這觸及醫生道德的底線。”
六六總對生活有著細密的理解,尤其是對男女之間的關系,這在《心術》中運用到了極致。尤其是帥醫生們使出各種心機泡妞,這包括護士和病人家屬。
嚴峰說,其實現在醫院里“內部消化”的情況并不多,醫護人員不分場合打情罵俏更是不太可能。“不過,劇中海清演的美小護恨嫁,我看著就特別真實,我們醫院里也有一大幫護士剩著呢。”
醫務劇各有各的精彩
好看的醫務劇,有很多,只不過國產劇鮮有精良制作,海外總是拍得慣性精彩罷了。
而仔細研究那些經典醫務劇,成功之道不外乎兩點:夠專業、夠人性。
A美劇
特色:怪醫生
作品:《豪斯醫生》、《實習醫生格雷》等
從《急診室的故事》開始,奇怪的病例,拗口的名詞,驚心動魄的手術,鮮血淋漓的患者,每兩三集就解決一個棘手的病癥。這種單元劇的操作手法一直流傳到現在。
首推自然是瘸腿叔叔豪斯醫生。嗜酒如命,脾氣古怪,欺上瞞下,但就是魅力無敵。他總用嘆為觀止的醫術解決各種疑難雜癥。
B韓劇
特色:地位矛盾
作品:《順風婦產科》、《外科醫生奉達熙》、《醫家兄弟》、《Brain》等
韓劇喜歡放大因個人出身引發的地位矛盾。《Brain》里的神經外科醫生李江勛,超級自信的背后是對于自己出身及家庭的極度自卑。不過再腹黑的大叔,最后總能露出燦爛的笑容,做一個貨真價實的白衣天使。
C日劇
特色:內斗
作品:《白色巨塔》、《救命病棟24小時》、《37歲成為醫生的我》等
日劇并不一味追求對病癥的專業解疑,而是人在“生”與“死”的主題下,面對醫療弊端以及地位財富不擇手段的勾心斗角。日劇在演員選擇上更為極致,坂口憲二、山下智久、江口洋介、竹野內豐、小池徹平、水川麻美……一群帥哥美女在不同醫院斗來斗去。
D港劇
特色:愛情
作品:《妙手仁心》系列、《天涯俠醫》等
港劇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醫務劇莫過于《妙手仁心》系列。坦白說,100多集的故事里,我們基本沒學會什么醫療知識。病例都是花瓶,醫生們最主要的工作是聊天,從醫院餐廳到蘭桂坊酒吧,愛情始終是第一主打。
E臺劇
特色:腔調
作品:《白色巨塔》
臺灣電視劇制作很少有醫生題材劇集,和日劇同名的《白色巨塔》顯得相當耀眼。整部電視劇都圍繞著權斗、賄賂、出軌、劈腿……編劇將臺詞寫得相當有腔調。“我們都背負著曾經犯過的不能承受的錯誤活著,必須學習跟自己最不堪的一面相處,因為生命沒辦法重來。”這樣的對白,現實生活中的你會說嗎?
來源:錢江晚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