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經綸體校游泳館門口,一位姓李的家長說:“游泳是最基本的求生技能,無論孩子能否被教練選中進行專業培訓,至少能夠強身健體和自我保護,所以我每天都堅持送他來學習游泳。”
上升到競訓體系,杭州市目前有3支主要隊伍。3支隊伍平時的選材、訓練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隊員需要通過公平競爭,角逐代表杭州市出征上級賽事的資格,由此形成了獨立招生、獨立培養、全過程競爭,你追我趕類似于歐美國家的“俱樂部”模式。
同時,這3支隊伍又共同服從市體育局的宏觀管理,接受指導和幫助,服從訓練布局的調配,依賴財政經費的保障,無償使用國有體育場館。
李奇說:“在市隊三強的引領和杭州游泳運動的高水平刺激下,游泳正成為杭州最熱門的體育項目。全市當下222家經營性體育場所,大部分游泳場館均開設游泳技能培訓課程。杭州的北山幼兒園、保俶塔實驗學校等學校將游泳列為特色課程,要求無特殊原因必須掌握游泳技能。這樣的格局看起來就好比全市擁有3個大的‘俱樂部’,若干個中等規模‘俱樂部’及多個小‘俱樂部’,而他們之間既存在著相互競爭的關系,又包含著自下而上的輸送關系。”
趙榮福說:“杭州游泳訓練的格局是在我國體育訓練舉國體制框架內進行管理模式的適度改良后的成果。既吸取了歐美國家完全由社會承擔的俱樂部訓練體制的長處,又能適應舉國體制的大格局,是一種兼容并蓄的可控良性競爭格局。”
此外,教練員在運動員培養中發揮著核心作用,教練員隊伍的建設是體育進步的關鍵。杭州市為3支市隊都安排了高水平教練作為總教練,總教練下又設若干主教練和助理教練。
李奇說:“與其他很多地方的體育訓練隊不一樣,杭州市游泳隊的教練都是縱向帶隊,不區分年齡、性別。這使得教練員工作更具持續性,互相之間更具公平性、可比性,既保護了教練員的事業心,又激發了教練員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又有極強的凝聚力,共同為本單位的游泳隊成績負責,為本單位游泳隊成績而戰。”
據李奇介紹,目前,杭州市游泳隊共有在編教練14名,其中包括3名國家級教練、2名高級教練,另有助理教練30余名。他們熟知國內外泳壇格局和信息,對游泳新技術、訓練新手段非常了解,老帶新,新促老,形成了傳幫帶以及良性的競爭格局。
趙榮福說:“杭州市游泳隊不但向上級單位‘送苗’,還‘扶苗’。由于啟蒙教練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比較了解,向上級單位輸送運動員后,教練員會主動和上一級教練保持聯系,并參與制定培養方案,保證運動員訓練的可持續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