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家抽查光明乳業4553次,這么抽(檢)會抽死人”,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恒近日一次講話引發了消費者高度關注。
4000多次抽檢,消費者還擔心喝不上“放心奶”,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如何讓人們增強信心?
強調“4000多次檢查”意在何處?
在日前舉行的乳制品工業協會年會上,郭本恒本人認為,中國乳企生產硬件配備世界領先,管理水平也不差,檢測手段、質量控制等都很先進,不應妄自菲薄。
但他有關“2011年國家抽查光明乳業4553次”的話,引發了輿論界的諸多質疑:真有那么多次抽檢嗎?如果乳制品企業管理先進,為何不時爆出“質量門”?
針對這些質疑,光明乳業公關總監龔妍奇回應稱,有關抽檢次數多的言論并非抱怨,而是傳達兩層意思:一是企業在加強自控,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也是空前的,請消費者理性對待乳制品質量;二是向乳制品企業傳遞信心,希望大家不要失去信心。
龔妍奇同時表示,中國乳制品行業仍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奶源建設沒有跟上消費、加工的發展;想要提升奶源的質量,需要興建萬頭規模場,同時需要更先進的飼養方式,“一言以蔽之,就是乳制品企業要在牧場上多投錢。”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亦在出席此次年會時稱,目前我國乳品質量和安全水平與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