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長相挺搞笑 1934年就被觀察到
其實對于天文學家來說,“戰神”已經是老朋友了。
據了解,它早在1934年2月10日就被首次觀察到,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爆發呢。不過,之后的數十年它神秘地消逝了。直到1989年1月14日才再度被法國天文學家發現,隨即被命名為“4179 Toutatis”。Toutatis,就是西方凱爾特人神話中的“戰神”圖塔蒂斯。
雖然它的名字叫“戰神”,但它的樣子卻很有些“搞笑”:像顆生長不順利的花生,又像是個不合格的“啞鈴”。“戰神”兩頭大,中間細,縱向長度約有4.5公里,兩端最粗的地方,直徑約2.4公里。至于它為何如此“另類”,天文學界也有不同的推斷。有的認為,“戰神”小行星的成分均勻,在旋轉中逐漸形成這樣的。還有人猜測它可能本來很“周正”,但是不斷經歷宇宙中其他小行星的撞擊,被砸“毀容”。也有猜測說,它原本是兩個獨立的小行星,偶然一次相遇碰撞后,就“在一起”了。
另外,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的報道,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的研究員邁克爾·布希對“戰神”之前經過地球時的雷達照片進行了研究,發現它在不停地翻滾。布希說:“它圍繞著縱軸旋轉,就像一個陀螺一樣。”總之,它的運動方式也很怪異。
每四年就會接近地球 此次屬于“打醬油”
昨天下午2點,“戰神”與地球的距離達到最小,約為690萬公里,這相當于地月(地球與月亮)距離的18倍!“這個距離確實算比較近的。”天文學家說,“事實上,‘戰神’就是屬于對地球構成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
據了解,天文學上將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也就是大約1億4960萬公里定義為一個天文單位。如果一顆小行星距離地球750萬公里,就被歸類為“對地球構成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之所以有這樣的規定,是因為小行星與地球距離750萬公里,就有可能被地球的強大引力俘獲,改變運轉軌跡,奔地球而來直至相撞。
不過,“戰神”與地球相撞的幾率微乎其微。2004年它從地球外“掠過”時,距離地球150萬公里,是距地最近的一次。以前還曾經有直徑大約幾米或幾十米的小號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最近距離不過幾萬公里,和地球人造衛星的高度差不多,地球也都輕松度過。天文專家說,按照“戰神”的橢圓形運行軌道,每4年多一點就會接近一次地球,這次照樣是按時“打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