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的形象越來越豐滿
能考狀元的學生,平常的學習一定是極好的,不過,今年的不少狀元在日常學習中并不是總考第一、第二,有些甚至都進不了年級前十名。因此,不少狀元在知道自己的成績后,第一反應是“沒想到”。
據媒體報道,河北省文科狀元于瀟一直把香港中文大學視為奮斗目標,但是她的成績一直不太理想。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模擬考試的時候,在年級70名左右,而第三次模擬考試,在150名左右。
有業內人士發現:平常學習數一數二的學生,在高考中未必能考出數一數二的成績。
教育專家們稱,這正是高考順應課程改革變化的結果,高考更多地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考查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傳統上那些死學知識的孩子就沒有太多優勢了。
確實,曾幾何時,人們頭腦中的狀元多數是“呆頭呆腦只會讀書的怪人”。但是,最近幾年的狀元形象變了。
據媒體報道,北京公布成績那天,北京的文科狀元張韻凝正在劇院聽音樂會。喜歡音樂的她不僅彈得一手好鋼琴,而且喜歡烘焙,經常自己烤蛋糕與同學們分享。
北京理科狀元朱宸卓最近沒少在媒體上曝光,在他的很多照片上都能看到手腕上的護腕,據說,高中三年朱宸卓幾乎天天都帶著它,即使是高三備考最緊張的時候,朱宸卓也堅持每周打兩次球。而且,他從來不“加班加點”、“秉燭夜讀”,他更愿意高效利用黃金時間,“我基本每天用兩個小時來完成學習的剩余作業,然后可以自由地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朱宸卓雖然是理科生,但他的高考語文和英語也取得了142和145的高分。
雖然很多網友對高考狀元們“從不上課外輔導班”、“不熬夜”的說法表示不相信,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現在高考狀元的形象越來越豐滿。
男狀元數量開始回升
這些年,人們常常會談到一個詞:男孩危機,指的是男孩子在基礎教育階段全面潰敗,無論是學業成績還是綜合素質都輸給了女孩。
從北京的情況看,從2004年至2012年,北京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共有21人,女生占了絕大多數,共有15位;除了2004年第一名全部為男生外,其余年份均有女生;其中還有4年文理頭名皆為女生,沒有男生。
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的高考狀元是明顯的“陽盛陰衰”,無論文科還是理科,男狀元明顯多于女狀元。變化出現在高校擴招之后,有媒體報道,隨著高校的擴招,女狀元明顯多了起來,從1999年的34.78%上升至2008年的60.00%。不過,從今年的情況看,男生的劣勢似乎有所緩解,從已經公布的狀元名單看,男女生的比例已經基本持平。更有不少省份文理科狀元都是男生。
有人分析,這種變化和高考命題改革有關。
北京市教育考試院相關領導指出,課程標準規定了課程的主干知識,而圍繞這些主干知識還有很多“枝枝葉葉”的知識,如果命題涉及這些“枝枝葉葉”,那么學生的學習就將“毫無邊際”,這樣既不利于學生們掌握主干知識和培養核心能力,同時,也不利于減輕學生負擔。
高考指揮棒的這種變化,無疑使得那些死記硬背型的學生難拿高分了,而男生因為思維方式的原因,可能更加適應這種變化。
本報北京6月2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