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區域如何劃定
這樣的形勢下,規劃聚焦重點區域的大氣污染防治,首先向污染最為嚴重地區開辟戰場。
規劃劃定了13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涉及19個省(區、市),11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規劃面積132.5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4%。
規劃編制技術組成員、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總工程師楊金田說,在重點區域的選擇上,綜合考慮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大氣污染現狀等因素。規劃范圍所涉及的13個重點區域是我國東、中、西部經濟較為發達、人口最為密集、污染最為嚴重的代表性區域。
趙華林表示,將這些區域劃為規劃范圍,突出了“十二五”時期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先行先試,以點帶面,推動全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邁上新臺階。
□以質量改善為目標導向,對接公眾切身感受
明確質量改善、污染減排兩類目標,主要污染物削減目標數字明晰,PM2.5年均濃度要下降5%
為何提出環境質量改善目標
不同于以往以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為根本目標,規劃首次提出了環境質量改善的目標導向,并將公眾最關心的PM2.5納入指標體系。在京津冀等地區,對PM2.5提出更高的要求。
趙華林表示,長期以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以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為根本目標,與公眾的切身感受并不完全一致。這部規劃以解決公眾最關心的大氣環境問題作為根本出發點與落腳點,以質量改善為目標導向,是一個突破。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遠航認為,規劃總是要以環境標準為基礎,而環境質量標準也將隨著對環境問題認識的深入而不斷完善。這部規劃很好地反映了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是一個進步。
PM2.5降5%,目標高還是低
對于公眾最為關心的PM2.5污染,規劃明確,到2015年,重點區域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5%,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復合型污染嚴重地區,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6%。
目標合適與否?中國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說,所有指標都經過科學測算,充分考慮到了目標需求,實現的經濟、技術手段及可能性。
考慮到一些重點城市超標嚴重,這個目標是不是又太低了?張遠航表示,雖然三大區域的控制目標比其它城市僅提高了1%,但這就意味著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了20%。“這是個很艱難的目標,也是積極而現實的目標。”趙華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