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報告稱,“2011年我國13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養老金收不抵支;個人賬戶空賬突破2萬億元。而2012年的審計署審計結果表明,2011年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2萬億。”我國養老金到底是盈余還是虧空?怎樣看待個人賬戶空賬問題?未來領取養老金有保障嗎?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近日采訪了相關專家。
我國養老金有缺口嗎?
【回應】 18個省有節余;14個省(地區)收支不平衡,但有財政補貼補足
《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以下簡稱報告)提出,2011年全國14個地區養老金虧空700多億元。這說法再次引發人們的擔憂。
部分地區養老金存在缺口,是否意味著我國養老金收支不平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對此指出,養老金是否有缺口,關鍵要看制度是全國性的還是地區性的,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是《社會保險法》明確的全國性制度安排,從全國的收支狀況來看,每年都在增加積累,目前全國結余額已超過2萬億元,因此,即使再多地區存在收支缺口,也不能否認全國層面結余的客觀事實。
記者發現,報告中說14個地區養老金虧空是指“剔除財政補貼”。該報告主編、中國社科院教授鄭秉文解釋將財政補貼剔除在外的原因時說:“全世界比較規范的社會保障制度中,融資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雇員和雇主,即社保制度應能夠自我平衡,追求本身財務的可持續性。”
對此觀點,鄭功成表示不贊同。他認為:“政府對養老金適度補貼,不僅是國際慣例,更是老年人參與國家發展成果分享的體現,是正常現象。”也就是說,在評價養老金是否虧空時,應該計入財政補貼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