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烏市在主要污染物減排戰役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均減排總量均超額完任務,減排量和減排強度連續三年列全疆第一。
近日,記者從市環保局了解到,去年年初,我市確定的2013年度的減排目標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四種主要污染物分別減排20000噸、8000噸、1000噸和300噸。經自治區環保廳年終核查,2013年烏魯木齊市全年實際減排上述四項污染物45426.56噸、34073.59噸、1199.06噸和1142.72噸,各項減排指令性指標均大幅度提升,其中二氧化硫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減排目標任務。
據悉,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是考核一個地方政府環境保護工作的剛性目標任務,“十二五”期間,國家在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的基礎上,再增加氮氧化物和氨氮,主要污染物減排總量減排指標“由二變四”。
“近年來,烏市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必然帶來污染增量。超額完成減排任務,意味著首先要化解掉污染增量,然后還要削減相當大的存量。”市環保局副局長朱英杰介紹,為確保完成減排任務,2011年至2013年,我市通過完成109項減排項目,其中污水減排項目38項,大氣污染減排項目71項,力爭把污染物排放控制在最低限度。
在工程減排方面,近年來,烏市對“排放大戶”主力電廠實施脫硫工程建設,在役機組已實現100%脫硫,關停小機組432兆瓦,對84家重點污染企業實施了高效脫硫除塵改造,對煤場、灰場的揚塵污染治理項目全面開展。
在結構減排方面,烏市按照“應關盡關、應治盡治”的原則,關停了一批環境違法企業;全市55家污染企業提前1年全部完成搬遷;連續兩年實施“煤改氣”工程,拆除大小燃煤鍋爐1.7萬多個,新建燃氣鍋爐960臺,徹底改變了中心城區供熱能源結構,大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大幅下降,2013年二氧化硫較上年降幅達48%,中心城區實現清潔能源供熱全覆蓋。
在管理減排方面,烏市自2011年起實施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制度,并于去年7月1日起,要求新車落戶及外埠車轉入全面實施國四標準,11月1日起全面實施“黃標車”限行和“無標車”禁行措施,先行封存淘汰了20%的機關事業單位“黃標車”。
三年來,烏市合計減排二氧化硫81877.05噸、減排氮氧化物46594.72噸、減排化學需氧量15533.98噸、減排氨氮3071.7噸,對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起到了極大的改善作用。
今年,烏市周邊所有電廠將在6月底前完成脫硝工程建設,并執行特別排放限值,同時計劃淘汰1.4萬輛“黃標車”,預計可提前一年完成氮氧化物及化學需氧量的“十二五”減排目標任務。
此外,烏市還將通過對現有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及新建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投運,加大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力度,實現氨氮污染物2014年年度減排目標。(記者 茹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