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藏族黑陶燒制技藝傳承人孫諾七林

這是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尼西鄉湯堆村的藏族制陶工匠孫諾七林在家里制作土陶(3月15日攝)。
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尼西鄉是藏族黑陶的發源地,這里的手工藝人千百年來一直傳承著古老的藏式制陶技藝。距離香格里拉縣城35公里的尼西鄉湯堆村有一位制陶老工匠,名叫孫諾七林。幾年前,“藏族黑陶燒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而孫諾七林則是“藏族黑陶燒制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
日前,記者來到了孫諾七林的家里,目睹了他將一塊塊泥土制作成精美陶器的過程。走進他家門,迎面可見到木地板上放置了一些陶器泥胚。63歲的孫諾七林和兒子洛桑恩主坐在地上,正在面前一塊木板上敲打泥片。陽光從狹小的窗口照進來,他們每日就著這樣的光線,拍打揉捏手中的泥土,制作出一件件造型古樸的陶器。
據孫諾七林介紹,制陶的工藝流程有采土、曬土、篩土、制胚、鑲瓷、陰干、磨光、燒制等。尼西陶器的特點是肚大口小,選料精,做工細,表面勾勒出簡單花紋圖案或鑲嵌上各色瓷片作裝飾,是當地群眾喜愛的日用器具。目前當地的土陶已有80多個品種,分為生活用具、宗教用具、工藝品三大類,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孫諾七林說他的制陶手藝是跟爺爺學的。如今,孫諾七林的大兒子、二兒子,一個女婿和兩個孫子,都在從事制陶工作。黑陶生產和銷售是他家主要的收入來源。現在孫諾七林主要接成批的訂單,年收入可以達到七八萬元。不僅他家,整個湯堆村有一半以上的人家都會制陶,其中許多人都是孫諾七林的徒弟。 孫諾七林說:“我們家一直靠制作土陶為生,雖然掙不了多少錢,但是我喜歡這項技術,也先后收了60多個徒弟。我希望這項藏族的傳統技藝能一直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 新華社記者 藺以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