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海關最新統計數據表明,7月份浙江省進、出口雙雙出現負增長。
統計顯示,7月浙江省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272.5億美元,同比下降5.6%,環比增長2.6%。其中,出口198.2億美元,同比下降5.2%,環比增長0.09%;進口74.3億美元,同比下降6.7%,環比增長9.8%。
據分析,從主要出口市場情況來看,浙江對歐盟出口持續萎縮,對美國、東盟和俄羅斯出口增勢有所放緩。前7個月,浙江省對歐盟出口295億美元,同比下降8.7%,其中對歐元區出口215.2億美元,同比下降12.8%,占對歐盟出口總值的72.9%。值得關注的是,對歐元區出口的前四大類商品(機電產品、服裝、高新技術產品和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的出口降幅分別達到了14.9%、18.5%、28.2%和9.8%,由此可見,歐元區市場需求萎縮是造成浙江對其出口持續疲軟的主要原因。
杭州海關統計專家葛一波分析認為,當前,外需持續疲軟、綜合成本上升導致出口商品價格競爭優勢削弱和貿易摩擦增多是困擾我國外貿出口的主要因素。其中,貿易保護不斷升級,使得出口和進口難度進一步提高:
一方面,我國出口商品正不斷遭遇出口市場的技術壁壘和雙反調查。如,繼美國對中國光伏產業實行“雙反”后,歐盟也擬針對中國光伏產業進行反傾銷調查。“由于中國光伏產品的74%都出口至歐盟,此舉將給中國光伏企業帶來沉重打擊。”葛一波說,今年前7個月,浙江省出口太陽能電池11.6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38.9%。
另一方面,國外連續出臺的資源保護措施也加大了有關商品的進口難度。如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東南亞主要產膠國已建立價格同盟,以控制天然橡膠市場價格;俄羅斯自2010年開始通過上調原木出口關稅。
另據了解,今年前7個月,浙江省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1769億美元,同比增長2%,低于全國平均增速5.1個百分點,進出口值居全國各省市第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