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有雞還是先有暴龍蛋?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已經破譯出6800萬年前暴龍的遺傳信息。研究發現,暴龍的蛋白質結構與現代雞的十分相似,進一步證明了恐龍與鳥類之間的進化關系。
現代鳥類可能是恐龍的后裔
馬修·T·卡雷諾是華盛頓史密斯森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恐龍館的館長,他說:“暴龍遺傳信息的破譯為研究那些已經滅絕的生物打開了希望之門。”并且,這個新發現將恐龍與現代鳥類聯系了起來——現代鳥類可能是恐龍的后裔。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瑪麗·希格比·施韋策說:“雖然恐龍骨的研究工作開展已久,但過去只是局限于保存和維護,還沒有延伸至細胞或分子水平。”
她說,雖然一些蛋白質可以保存幾百萬年甚至更久一點,但恐龍時代的蛋白質要保存至今還是可能性很小的。所以,施韋策說,當獲知有關研究人員用2003年蒙大納出土的暴龍骨還原出暴龍軟組織時,她感到十分震驚。現在,在美國波士頓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里,約翰·M·阿撒拉正帶領一批研究人員分析暴龍軟組織中的蛋白質結構。阿撒拉團隊在暴龍軟組織中發現了膠原質,這是一種纖維性的結締體素,是骨骼的主要組成部分。與之最為匹配的是現代雞骨中的膠原質。施韋策和阿撒拉在周五的《科學》雜志上發表了相關論文。
阿撒拉說:“雖然大多數人認為鳥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的,但這種假設全部是基于它們的骨骼結構做出的。而現在,我們終于有機會說,‘等等,鳥類和恐龍的確有親緣關系,因為它們的DNA序列是有關系的。’雖然我們還沒有破解足夠多的DNA序列來肯定這一說法,但至少已知的DNA是支持這一理論的。”約翰·霍納在蒙大拿州立大學之落磯山脈博物館工作,他說:“事實是,我們還原的暴龍蛋白質是非常,非常令人興奮的,它將鳥類起源于恐龍的說法從假設階段推向了理論階段。在科學界,這可是一件大事情。”
在科學上,假設是指一種可能存在的想法,而理論則是被檢驗過并且有相關證據作支持的想法。以前,鳥類恐龍關系說是基于它們骨架結構的相似性而提出的,現在,已經有分子級別的證據支持這一理論了。霍納是施韋策和阿撒拉研究的暴龍骨的發現者,他說,這一新的科學進步將改變古生物學者搜集標本的標準——他們現在將要尋找保存最為完好的骨架,這些遺體通常埋藏在沙地或沙巖沉積物中。他說:“今年夏天,他的博物館將組織9支隊伍,共100多人,在蒙大納和蒙古的不同地域開展化石搜尋工作。
雞有3種蛋白質與暴龍骨檢出的蛋白質匹配
阿撒拉解釋說,為了幫助探測縮氨酸(蛋白質碎片,常用于癌癥研究),他正致力于研究一種更為精確的質譜測量。在研究工作中,他對乳齒象的蛋白質進行過研究,當聽說施韋策從暴龍骨中發現軟組織結構時,他決定試驗一下自己的檢測方法,是否也能從那里檢測出蛋白質。結果,他從暴龍骨中檢測出7種不同的蛋白質,并將它們與現代生物體內的蛋白質進行了比對,雞有3種蛋白質與之匹配,一些物種(包括雞)有兩種蛋白相匹配,蠑螈和青蛙有一種蛋白與之匹配。
哈佛醫學院的合著者劉易斯·坎特里表示,目前這項工作還處于“幼年”階段,他希望能夠分離出更多的蛋白質,找到更多的匹配關系。坎特里說:“核心問題是搞清物種是如何進化而來的。”史密斯森博物院的卡雷諾不是研究人員,他說:“這份報告對證實施韋策的研究技術意義重大,并且顯示出蛋白質可以長時間保存下來,我們期待將來能有更多的發現。”馬特·拉曼納是匹茲堡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非研究人員,他認為這項發現“在證明鳥類確實起源于恐龍的同時,也帶來了另一個謎團”。
所以,暴龍和雞很相似嗎?這個問題研究人員也無法回答。科學研究組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帕克德家族基金會的大力支持,施韋策還得到了美國宇航局的額外支持,阿撒拉則從保羅·F·葛蘭基金會得到了更多的贊助。
(作者:楊孝文 編輯:王晶 來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