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9日,在美國華盛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斯特勞斯-卡恩到達新聞發布會現場。當天,斯特勞斯-卡恩透露,IMF已經重啟一項緊急援助程序,以幫助在金融危機中尋求支援的國家。新華社/法新
5.信譽破產,國家實力全面削弱
“21世紀的美國必須調整自身,以便適應世界格局中相對平凡的地位,就像20世紀的英國在帝國崩潰之后那樣。”
——美國《新聞周刊》(8月30日)
曾經在各類理想雇主排行榜上高居前列的金融巨擘們,現在成了員工的噩夢。曾經供職于高盛紐約總部固定收益部門的李小姐對《環球》雜志記者表示,許多在美的華人金融從業人員,已經開始紛紛回國尋求機會。《華盛頓郵報》則直接把小布什與大蕭條時的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相提并論,他們恰好都是共和黨人。金融危機使得美國人變得空前焦慮,不少人認為他們引以為豪的全球領導地位,正在一步步地喪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美國外交學會國際經濟問題高級研究員賈格迪什·巴格瓦蒂在8月19日發表于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中,直截了當地稱美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利己”的霸權國家。他將美國形容為一個患上了“衰弱巨人綜合癥”的典型案例。
江涌認為,危機對美國實力的削弱,首先體現在對全球資本市場的控制力方面。在金融危機中大量的美國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私人股權基金遭到嚴重的打擊,這些投資機構首先崩潰,沒有人再敢買美國的金融產品了,馬上就會造成信貸緊縮。接下來一大批相關的企業倒閉,對美國的經濟實力影響相當大。
比這個更嚴重的,是對美國軟實力的削弱,大家對美國的信賴度會減弱,美國品牌、美國社會模式對其他國家的吸引力會大幅降低,美國的國家信用也會大幅降低。美國引以為豪的科技創新能力也可能不再輝煌——科技是需要資金來孵化的,現在投資機構本身資金鏈斷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實際上從納斯達克泡沫之后,美國的科技就已經不再具備大幅度的優勢,要依靠房地產和金融拉動經濟。而從科技創新轉向金融創新的結果,就是開發出了次貸這個“大殺器”,走上了邪路。
李向陽指出,這場金融危機對美國的整體實力一定會有影響。過去20年間,整個美國經濟體系都是以金融這個核心來運轉,這個體系被認為是經濟發展的最佳樣板。人們甚至認為美國模式已經戰勝了周期波動。現在,這個經濟體系按照美國人最為自豪的“市場規律”崩塌了,以從繁榮到蕭條,從金融到實體的順序。這對美國的硬軟實力都有相當大的損害,特別是許多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以美國金融模式作為改革樣板,現在要認真思考一下這個樣板的作用,美國的榜樣力量要打一個大折扣。(《環球》雜志記者/王豫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