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日化用品巨頭美國寶潔公司也曾有在對手垃圾桶里尋寶的經歷。2001年,寶潔聘請私人偵探打扮成市場分析員和清潔工人進入其最大競爭對手、荷蘭聯合利華公司位于芝加哥的辦公大樓,專門搜集新產品研發辦公室的垃圾,并真的從中找到了不少關于新款洗發水的情報。
5、安裝竊聽器
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德國電影《竊聽風暴》中,東德自由派作家的日常起居受到情報人員的監視和竊聽。而在現實生活里,德國奢侈汽車品牌保時捷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文德林?維德金也有類似的經歷。2007年在即將和德國另一汽車巨頭大眾公司舉行重要會議的前一天,保時捷聘請的安保人員在維德金下榻酒店套房的沙發底下發現了微型竊聽器,這顯然是競爭對手想搞清楚維德金和大眾方面到底要談些什么。
6、買通對方員工
俗話說得好,堡壘最容易從內部被攻破。這句話應用在當今的商業間諜戰場也非常合適,讓對方雇員提供情報是不少企業喜歡的辦法。
在2007年震驚國際體壇的F1“間諜門”丑聞中,法拉利車隊指責競爭對手邁凱倫車隊買通法拉利前技術主管奈杰爾?斯蒂芬獲得最新情報。據悉,斯蒂芬向邁凱倫車隊的首席設計師邁克?考夫蘭提供了長達780頁的絕密情報,包括法拉利賽車的內部結構、運轉設計、調試數據、戰術秘密和未來發展多項細節。這次事件成為F1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樁間諜案,邁凱倫車隊最后被國際汽聯取消所有積分并罰款1億美元。
而在1943年,寶潔公司買通聯合利華公司(當時還叫利華兄弟)的員工偷出幾塊新產品“天鵝”牌香皂。在進行了化驗和分析后,寶潔公司改進了自家的“鴿”牌香皂。聯合利華公司在發現真相后以盜竊專利罪將寶潔告上法庭,不過雙方最后以庭外和解、寶潔賠錢了事。
而曾為膠卷巨頭柯達公司服務28年的工程師哈羅德?沃登買通的則是自己的前同事。他在離開柯達后創辦了自己的咨詢公司,但實際業務卻是通過賄賂前同事向柯達公司的競爭對手提供有關膠片材料的情報,并從中賺個盆盈缽滿。
7、挖墻角
收買對方企業雇員一般要偷偷摸摸進行暗箱操作以免被人察覺,但有時候則會擺到臺面上來進行,那就是挖墻角。
通用公司的前高管何塞?洛佩茲是美國汽車界的風云人物,任職期間通過在一系列領域的革新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德國大眾公司首席執行官皮耶奇看上洛佩茲的能力并成功說服其跳槽。洛佩茲離開通用時帶走了12箱“私人文件”,里面實際包括通用的新車計劃、供貨價格和生產線等最高機密。通用獲悉后將大眾和洛佩茲告上法庭,并最終獲得1億美元的賠償。
8、自擺烏龍
有時候,一些粗心的企業甚至不需要競爭對手過來竊取就主動把情報送了出去,最常見的就是不慎丟失資料和樣品。此外,與合作方溝通不善也是造成情報泄露的重要原因。美國一家軟件公司曾和某大學研究所聯合開發新軟件,還沒等到正式推出市場,科研所就在網站上公布了部分研究成果,結果讓競爭對手占了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