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新社哥本哈根12月20日電 年終專稿:美元霸權地位終結的開始?(記者尼克?里吉洛)
現行體系難以為繼
明年應該會為人們長期辯論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提供新的動力。這意味著,美元作為世界上最受歡迎貨幣的地位將走向終結。
談論美元霸權地位的終結不是什么新鮮事。
早在2007年9月,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就說過,歐元有可能最終取代美元,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至少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要求為商業和金融關系制定一套新的布雷頓森林規則的呼聲就不斷響起。
但是,由于美國經濟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持續走軟,加上美聯儲隨后決定向國際貨幣市場注入大量廉價美元采購買政府債券(此舉被稱為“量化寬松”),上述辯論又重新燃起。
與此同時,中國在擁有巨額貿易順差的情況下卻不愿讓人民幣升值的做法進一步加強了人們的看法,即現行體系已經難以為繼。
法國總統薩科齊在11月二十國集團首爾峰會后說:“我們必須更新21世紀的國際貨幣體系。”法國目前是二十國集團輪值主席國。
貨幣戰爭陰云密布
在2010年大部分時間里,貨幣市場的緊張情緒造成了歐洲和美國之間、美國和中國之間以及中國和亞洲對手之間貨幣戰爭一觸即發的局面,巴西等新興國家因此受到兩面夾擊。
今年10月,有人首先公開談到了貨幣戰爭,其中就有巴西財政部長吉多?曼特加。這絕非偶然,因為巴西經歷了投資者資金大量涌入、尋求(與美國能夠提供的收益相比)更高收益的局面。
投資者資金轉向導致巴西雷亞爾幣值猛漲,從而大幅提高了巴西出口商品的價格。2009年年初以來,雷亞爾對美元匯率升幅已經超過30%。
目前,全球80%以上的外匯交易為美元交易,盡管美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所占比重不到四分之一。
同時,60%以上的國際儲備貨幣為美元,美國的經濟政策因此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難怪世人對民主黨在中期選舉時失去國會控制權感到驚恐。
在首爾,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發誓要將經常項目失衡保持在“可持續的水平”,并采取行動,建立“反映經濟基本面”、“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場決定的匯率體系”。
薩科齊認為,有關方面共同表達推動建立“穩定、運作良好的國際貨幣體系”的愿望表明,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終于承認目前的體制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