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濟南1月16日電 (記者徐錦庚、馬躍峰)菊芋,根植于土;魚皮,源自深海。兩種看似不搭邊的東西,在山東煙臺卻“撞”出了智慧火花。由中科院與東方海洋科技公司研制成功的膠原蛋白,用菊芋提取的菊粉與深海魚皮加工而成,比原有產品提高附加值近10倍。
“煙臺正在優化提升現代海洋漁業、海洋文化旅游、海洋交通運輸物流、臨港加工制造等四大骨干支柱產業,突破發展生態環保、海洋新興服務、海水綜合利用三大新興高端產業,形成‘高端、高質、高效’的藍色經濟。”煙臺市委書記孫永春說。
煙臺從“十一五”開始規劃建設海洋經濟強市,山東省2009年提出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后,煙臺抓住機遇,編制完成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帶動藍色經濟向深海遠海拓展,向內陸腹地延伸。
煙臺大力實施“以港興市”戰略,沿海崛起港口集群,臨港物流業異軍突起,今年全市港口吞吐量一舉突破2億噸大關。龍口港今年吞吐量將突破5000萬噸,是5年前的3倍多,是渤海灣最大的木材接卸港,中非班輪航線在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40%。“十二五”期間,煙臺將新建55個港口碼頭,港口建設投資達230億元。
依托港口,煙臺大力發展臨港產業,今年的臨港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0億元,成為煙臺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十二五”期間,煙臺將重點打造石化、冶金、汽車、船舶、電力、電子信息等6個千億元產業集群。
作為國家試點創新型城市,煙臺以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海洋高技術和高技術服務業為核心的戰略新興產業迅速崛起。以核電、風電為代表的50多家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企業,產值超過120億元。2010年9月,煙臺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里儲備了53個高科技項目,成為煙臺新興產業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