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戰略核武器
盡管謝爾蓋耶夫和克瓦什寧在發展戰略核力量方面曾存在意見分歧,但他們與其他俄羅斯軍事專家們一樣,都認為要抵消俄羅斯常規軍事力量的弱點,有必要使用非戰略核武器。2000年4月,俄羅斯公布了新的軍事學說。與以前的學說相比,新學說更加強調使用核武器威懾和反擊對俄羅斯所發動的入侵。在此之前,新的《國家安全構想》同樣強調了這一觀點。時任安全會議秘書的伊萬諾夫在闡述該觀點時指出:“俄羅斯從未說過、現在也不會說將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是,俄羅斯也不會說,當其面臨即將發生的全面入侵且其生存面臨威脅時也不使用核武器。”
該學說強調指出,即使只是針對俄羅斯認為具有戰略意義的目標發動常規攻擊,俄羅斯也有可能實施核反擊。“西方-99”演習清楚地表明了軍事學說的這一內涵。演習想定的背景是,敵軍(北約)開始侵入俄羅斯領土,同時還使用高精度常規武器進攻俄戰略性目標,如俄領土上的核電站等。對此,俄羅斯出動了裝有核巡航導彈的戰略轟炸機對敵方領土實施反擊。
2000年1月頒布的《國家安全構想》最大的創新之處是,非戰略核武器可能被用于對常規進攻實施有限的反擊,而且這種反擊不一定升級為全面核戰爭。這一觀點與蘇聯時期的軍事學說相差甚遠,后者強調在對美實施報復性核還擊時,沖突快速升級是不可避免的。當時,美國曾表示它可能不得不使用有限的核手段對付蘇聯以壓倒性優勢對西歐發動的常規進攻。現在,俄羅斯核政策的新觀點似乎表明,雙方的位置顛倒了過來:現在是俄羅斯可能不得不考慮使用有限的核手段彌補其常規力量的不足,以對付一個堅決的敵人使用占壓倒性優勢的常規軍事力量所發動的入侵。
于是,在俄羅斯核安全政策中出現了一種新的動向:核武器將不僅僅在與美國及其同盟的戰爭中使用。在周邊地區發生武裝沖突時,俄羅斯也有可能使用核武器,只要俄羅斯人認為在敵方使用核生化武器使其別無選擇的話。當敵方以常規武裝力量對俄羅斯人認為具有戰略意義的目標發動進攻時,俄軍也有可能使用核武器進行反擊。
當俄羅斯人討論使用其核力量對付“恐怖分子”時,他們又恢復了過去的一些傳統做法,而實際上其常規軍事力量仍然沒有準備好應對俄羅斯所面對的新威脅。而且,恐怖組織的決策者們看來不太會被核威懾所嚇倒。這與其說是加強了俄軍對付恐怖主義的力量,倒不如說核武裝力量在執行反恐任務時的先天不足。
未來發展方向
俄羅斯人似乎從其核能力中尋找到了確保安全的辦法,而且是很“廉價地”做到了這一點。同時也出現了新的問題,即俄羅斯的安全與目前尚存的大量核彈頭及俄政府決定不再削減其擁有的大量核武器緊密聯系在一起。目前,俄羅斯似乎仍在認真履行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所規定的義務,即到2012年將實戰部署的戰略核彈頭削減到1700~2200枚的水平。例如,俄雖然宣布保留一些老式的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但它仍以每年2~3個團的速度裁減SS-18型導彈。俄軍還將導彈發射井炸毀,以使其不能恢復使用。
但如果俄羅斯人決定使其核力量現代化,研制并生產新型核彈頭,并且恢復核試驗,這就會產生新的問題。2003年,當俄高級官員含糊其辭表示俄需要新型“戰略武器”時,這種可能性明顯地增大了。例如,普京在2004年5月份的國情咨文中以贊同的口吻談到了新型戰略武器。
美國的政策對俄羅斯政府的決定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普京在2004年2月宣布將研制一種新型戰略武器系統,即蘇聯時期制定的機動型核彈頭的計劃,該計劃原本是用來對付美國“星球大戰”的。鑒于美國將部署國家導彈防御系統,普京很可能將采取有力的軍事反措施。
然而,美國部署導彈防御系統、研制并部署新型核武器也使俄羅斯領導人認識到,俄不應尋求與美國的努力相對抗。俄羅斯領導人已清楚地表示:“我們不會追著你們跑。”他們相信,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俄現有的核武器足以對付美國任何新型的進攻性和防御性武器。
因此,俄羅斯未來的核政策將是一種有趣的混合物。它綜合了軍事上的必要性(以核力量彌補常規力量的不足)和政治上的民族自豪感。對于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而言,最重要的問題是俄羅斯核力量的能力,以及對此類武器的感情是否會超出其國內政治的需要。人們經常談到,核武器使俄羅斯在外交談判桌上能夠占有一席之地。事實的確如此,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地位與其核大國地位有著直接的聯系。
(來源: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 新浪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