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國媒體報道,當地時間6月30日晚,在經過了長達9個半小時的投票以及緊急磋商以后,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執政聯盟總統候選人、下薩克森州州長武爾夫終于當選德國總統。然而,投票過程的異常艱難表明德國執政聯盟日后的施政道路并不平坦。
*** 馬拉松式選舉
德國的政體為議會共和制,聯邦總統是象征性的國家元首,沒有太多實權,其職責多是禮儀性的,但30日的選舉充分反映了目前德國政治斗爭的激烈程度。
盡管由德國聯盟黨(基民盟和基社盟)和自民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在聯邦大會總共1244個席位中擁有過半數的644席,但武爾夫在前兩輪無記名投票中均未能獲得當選總統所必需的至少623票,在第三輪投票中,武爾夫終于得到了625票。
武爾夫在投票
武爾夫(右)與默克爾再鼓掌慶賀。
51歲的武爾夫雖然因此成為了德國的第10任聯邦總統,同時也是自二戰結束以來最年輕的德國總統,但他必須立即以實際行動來證明他的價值所在,他必須盡快彌合德國政壇因選舉而造成的分裂,他還必須盡快取得執政聯盟內部未給他投贊成票的那19名代表的支持。
在發表勝選聲明時武爾夫顯得極為低調,他的聲音甚至一度很難被聽清楚。武爾夫表示,他尊重那些沒投票支持他的代表,而且他有信心在未來與那些代表進行“富有成果的合作”。
*** 默克爾“賭輸了”
武爾夫自年輕時起就開始從政,他是基民盟的資深黨員而且個人口碑極佳,默克爾曾經稱贊他是德國“完美的未來總統”。事實上,很多德國政客將武爾夫看作是將來能夠替代默克爾的不二人選,而默克爾此次推舉武爾夫作為總統候選人也被認為是進行一次大膽的“賭博”。如果武爾夫能夠輕松當選,那么默克爾的領導職位便能得到鞏固,德國備受詬病的聯合政府也可因此獲得“重生”。
然而,正如德國《明鏡》周刊所言,默克爾此次對德國政壇局勢的判斷是“完全錯誤的”,她所推舉的總統候選人甚至沒能贏得她自己所在黨派的全票支持。
在選舉結束后,有記者提問默克爾如何看待執政聯盟內部眾多選票流失一事,默克爾沒有正面回答,僅表示:“現在最關鍵的是我們已經選出了新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