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再為獲普利策獎而寫文章了”
默多克是媒體經營的天才,然而他所理解的新聞與傳統意義上的嚴肅新聞相去甚遠。
對于報紙上刊登的所有內容,默多克總是想方設法將其變為聳人聽聞、標題鮮明、篇幅短小的文章。收購《華爾街日報》后,他認為該報的文章太長,讀者根本沒有時間讀完這些內容。他對編輯和記者毫不客氣地說道:“別再為贏得普利策獎寫文章了,還是發表一些讀者喜歡的內容吧。”他甚至開玩笑說:“如果《華爾街日報》也刊登三版女郎的照片,我敢肯定它的讀者中也會有MBA。”
受商業利益驅使,默多克一再追求眼球效應,很多人認為他背離了新聞精神、對出版內容干涉過多。幾乎默多克每收購一家報紙,就有一批聲望頗高的該報記者和編輯提出辭職,譬如《星期日泰晤士報》曾經的著名記者、兩次獲得英國“年度記者”獎的菲利普·奈特利。
英國《衛報》7月13日報道,2007年將道瓊斯集團和《華爾街日報》賣給默多克的班克羅夫特家族13日表示,他們很后悔把《華爾街日報》賣給默多克。“如果我當時知道現在被曝光的這些情況,我肯定不會贊成這筆交易,”克里斯托弗·班克羅夫特說。
*** 見風使舵 政治影響力不斷提升
默多克一手經營起來的新聞集團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最大的跨國媒體集團,絕對不止于先進的商業戰略,更在于他對各地政治脈搏和管制現狀的精準把握。
比如,在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各大媒體的時事評論都異常活躍。福克斯新聞在大選期間就增加了很多政治評論,現在福克斯新聞已經成為茶黨和保守派的擁護者。
而在英國,新聞集團發展勢力非常驚人,40%的報紙都由其控股,6張報紙日總發行量達到2500萬份,因此默多克成為保守黨和工黨競相討好的對象。買下《太陽報》后,新聞集團公開支持保守黨。1997年,默多克又開始轉向支持工黨,他們對工黨的支持影響了布萊爾其后10年的從政。2010年選舉期間,新聞集團開始支持保守黨的卡梅倫,幫助其上臺,《世界新聞報》前主編庫爾森還擔任了卡梅倫的新聞發言人。
英國政客們對默多克可謂既愛又怕,歷任首相都將其奉為座上客。據說2009年,在國際新聞公司首席執行官麗貝卡·布魯克斯的婚禮上,默多克、卡梅倫和英國前首相布朗均到場祝賀。
而在對媒體監管較嚴的歐洲其他國家,新聞集團的勢力則稍顯遜色。針對言論管制比較嚴格的亞洲市場,默多克則主要以娛樂、電影、音樂、資訊產品等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