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應印度共和國總理辛格邀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乘專機抵達新德里帕拉姆空軍機場,開始對印度進行正式訪問。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攝
本網獨家:關注李克強出訪 中印關系三人談
“中國以全新方式處理中印關系”
記者:李克強總理將印度作為首訪之地有何意義?
費爾南迪斯:這是一個充滿光明的信號。這是中國領導人上任后第一次將首訪目的地選在印度。說明印度在國際舞臺上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也說明中國對印度的重視程度較以往有所加強。我認為,李克強總理此次造訪,意味著中國的新任領導集體今后將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印度,以一個全新的方式來處理中印兩國的關系。
唐璐:我注意到,當中國領導人換屆時,印度戰略精英議論最多的并不是中國未來走向,而是中國會對印度采取何種姿態,他們非常期待新一屆中國領導人能夠在中印關系上有新的舉措。這次李克強總理將印度作為首訪之地,可謂一個歷史性的突破。李克強總理恰恰是以這樣的新姿態顯示出中國對我們的重要鄰居印度的高度重視。
毛四維:首先,新一屆領導人首次出訪國家的選定要體現我們國家外交的重點。我們的外交重點有兩類:一類是鄰國,一類是大國。在我國的對外關系中,既是鄰國、又是大國的國家只有三個,那就是日本、俄羅斯和印度。因此,李克強總理訪問印度順理成章。
另外,前幾年中印關系不順暢,問題較多,但是從去年年初開始,兩國關系明顯好轉。這種轉變可以從兩句話中看出來:戴秉國去年初訪印時在《印度教徒報》上撰文表示,中國不會“進攻”、“打壓”印度;兩個月之后,辛格總理在同胡主席的會面中講道,“印度無意也不會參與任何遏制中國的戰略”。這兩句話表達了戰略上的信任。這種情況下,李克強總理訪印也是為了進一步鞏固這種良好的勢頭。
兩國合作潛力巨大
記者:怎樣概括和定義目前的中印關系?
費爾南迪斯:毫無疑問,印中兩國以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為基本準則,應當是不折不扣的戰略伙伴關系。印中兩國在經濟上存在一定的互補,客觀上,印度在經濟發展上對中國的依賴要大于中國對印度的依賴。
毛四維:我認為可以用三個詞組來概括。第一,“有進展”。除了上述的戰略互信增加外,中國已經成為印度的第一貿易伙伴國,同時兩國的人員交往也大幅增長。第二,“有問題”。包括邊界、達賴喇嘛等問題還在干擾兩國關系。第三,“有前景”。中印邊界問題有它的單純性,兩國又都是人口大國和經濟大國,兩國的經濟互補性很強,而兩國的國情又較為相似,在很多多邊領域的國際問題上利益相同,因此,兩國友好應該是必然的,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是“亞洲之幸,世界之?!?。
唐璐:我覺得用“相互關注、相互猜疑、相互競爭、相互友好、相互合作”
或許是一個比較恰當的描述。由于中國和印度是鄰國,同時兩國都在快速崛起,自然會彼此格外關注對方的一舉一動,有時會互相猜測對方意圖,甚至會為爭取各自的利益而展開激烈競爭,但是兩國官方都在不斷釋放出要保持彼此友好關系的意愿。與此同時,兩國之間合作步伐也并未放慢。我注意到,中印在氣候與環境、伊朗核問題、西亞北非局勢等問題上有較多共識,最近還在反恐、海事以及阿富汗問題上展開了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