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狂侵入家庭與校園
臺灣的病態選舉風氣導致的“選舉癥候群”,不僅嚴重危害了生命個體的身心健康,癲狂政治介入家庭與校園還使“選舉病毒”感染了社會肌體的重要組織系統。
《環球》雜志記者在臺灣采訪時,不只一次聽說夫妻因選舉反目的真實事例。有次和一位臺灣朋友餐敘,在等待其夫人時,他說:“她來了,我們就不說政治,她和我一說這個就容易吵。”注意一下臺灣媒體在選期的相關報道,就可發現不少這樣的新聞標題:“夫妻支持不同黨吵到反目”、“選舉讓夫妻成冤家”……
“(選舉)紛擾迄今仍未平息,且嚴重撕裂族群,甚至有些學校的師生也為支持對象不同,不時爭論,部分情緒激動的學生甚至打起架來,這種因政治衍生的社會裂痕、傷口,有待各界努力弭平。”這是臺灣《聯合報》刊載過的一則報道的導語,標題是“‘選舉癥候群’校園發燒”。
“選舉癥候群”燒到了校園,燒傷了教育。《聯合報》2004年的一則報道稱,臺中縣豐原市一位陳姓初中生說,有一天早自習時,同學聊到這次選舉過程,懷疑有不公,激起了支持民進黨的學生不滿,回指“你們藍軍沒風度,選輸不服氣,賴皮”。在現場的同學們都各自選邊站,吵鬧起來,最后全都被老師叫去罰站。
在臺中市另一所中學,一些支持藍營的學生在教室插旗,高喊“陳水扁作票、全面驗票”,而支持綠營的學生則尾隨拔旗,大罵“連宋輸不起”,雙方差些爆發沖突。在高雄,一位女中二年級學生在課堂上指阿扁作票、搞“黑金”,老師說不可以對陳水扁不敬,反譏國民黨也是“黑金”,師生就情緒化地辯論起來,學生家長后來還跑到學校與老師爭論。
一名小學二年級學生在題為“選賢與能”的作文中這樣寫道:“希望‘總統’候選人全部死光光,因為選舉害奶奶兇兇,媽媽哭哭,爸爸回家越來越晚,我最討厭選舉了。”
長期以來,政情紛擾與激情失控,普通民眾因為政治選擇與好友翻臉、家庭失和、夫妻反目、兄弟鬩墻的事層出不窮,甚至蔓延到一些校園間,一些教師動輒在課堂上抒發己見,隨特定政治人物的選舉語言起舞。有媒體說,在一些校園里面,“作票”、“騙子”或“愿賭不服輸”等對立性的觀念正在蔓延。
如今,隨著新一屆的“民意代表”和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即將到來,臺灣的政治氣氛和社會氣氛正在日益陷于新一輪激情與顛狂之中。陳水扁為了保證下臺后自己貪腐不被清算,民進黨為了保住執政,正在煽動新一輪的極端“臺獨”狂熱,把臺灣社會和兩岸關系推向危險的境地。面對一個病態的“臺獨”政權,人們真正應思考的是:如何使臺灣政治“正常化”,擺脫“臺獨”的綁架,使民眾不再生活在政治仇恨之下。(來源:《環球》雜志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