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令我們驕傲的是,經過幾代人的艱辛努力,我國經濟實力大大提高,科技成就舉世矚目,為我們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我們具有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擁有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武裝,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日益深入人心;
——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已達3200萬人,研發人員總數達105萬人,分別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成為我國走創新型國家發展道路的最大優勢;
——已建立比較完整的學科布局,成為我國走創新型國家發展道路的重要基礎;
——已具備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許多重要領域的研究開發能力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科學技術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自主創新是支撐一個國家崛起的筋骨。
面對新的形勢,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作出了一個重大戰略決策: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爭取用15年的時間,使我們國家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古老而又年輕的中國,吹響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號角……
緊密配合營造創新環境
堅持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離不開一個有利于創新的良好環境。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有關部門通力協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激發全社會創新熱情的環境和氛圍。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但一段時間來,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的狀況令人擔憂:全國60%以上的企業沒有自主品牌,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只有萬分之三的企業擁有核心知識產權……
“由于缺少核心技術,我國企業不得不將每部國產手機售價的20%、計算機售價的30%、數控機床售價的20%至40%支付給國外專利持有者。”科技部原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說,“不堅持自主創新,中國企業就難以擺脫‘為他人做嫁衣裳’的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