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隆重慶祝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發(fā)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中國日報網環(huán)球在線消息:嫦娥奔月的千年神話,縈繞中華民族的心靈和夢想。
探月工程的圓滿成功,見證中國人民的雄心和壯志。
2007年10月24日,中國首顆探月衛(wèi)星“嫦娥一號”從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一個多月后的11月26日,中國第一幅月圖完美亮相,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一項凝結中華民族深切期盼的重大工程。在黨中央英明決策和親切關懷下,“嫦娥”插上騰飛的翅膀,直上九天攬月。中國航天事業(yè),也從太空時代邁向深空時代。
實現飛天夢想,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美好夙愿——黨中央的英明決策,鑄就了我國航天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
“無垠的太空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探索太空是人類的共同追求?!?/p>
“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再一次雄辯地向世人昭示: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現代科技高峰的道路上不斷創(chuàng)造非凡的業(yè)績?!?/p>
……
2005年11月26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慶祝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在這里隆重舉行。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科學概括了新中國數十年航天事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深刻闡述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在全國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航天科技工作者中引起強烈反響,成為推進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的強大精神動力。
人們不會忘記,作為中國航天事業(yè)承上啟下的重要一步,首次月球探測工程成功的背后,是中國航天幾十年的艱辛探索和不懈積累,是黨中央面對不斷發(fā)展的世界大勢,一次次高瞻遠矚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
40多年前,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從國內外大局的戰(zhàn)略高度出發(fā),以長遠的眼光和非凡的膽略,毅然決定研制“兩彈一星”。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明確把發(fā)展載人航天事業(yè)納入發(fā)展高技術的“863”計劃。
上個世紀90年代初,面對世界科技進步突飛猛進的新形勢,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我國尖端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進行了全面部署,作出了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并對工程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
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上天和載人神舟飛船巡天為標志,在黨中央果斷決策和正確領導下,我國航天事業(yè)實現了兩次歷史性突破,兩座里程碑永遠地鐫刻進了深邃的太空。
面對輝煌和光榮,中華民族不僅沒有停歇探索太空的腳步,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更為浩瀚的深空,投向中國人千百年來賦予無數美麗傳說的月球。
2003年11月7日,在慶祝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深情地說:實現飛天夢想,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美好夙愿。自古以來,嫦娥奔月、敦煌飛天等許多動人的傳說就在我國人民中間廣為流傳??倳浢銊詈教鞈?zhàn)線的全體同志,要繼續(xù)團結奮斗,努力在人類探索外層空間的偉大事業(yè)中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作為。
滿懷深情、殷切期待的重要講話,道出了航天人的共同心聲,給大家以莫大的鼓舞和激勵。
歷史忠實地記錄了一代代中國航天人不懈奮斗的足跡——
早在1991年,時任“863”計劃航天領域首席科學家的閔桂榮院士,就提出中國也要搞月球衛(wèi)星的建議,推動成立了“863”月球探測課題組。
7年后,剛成立的國防科工委正式開始規(guī)劃論證月球探測工程,并開展了先期的科技攻關,提出我國月球探測發(fā)展規(guī)劃的初步設想。
2002年10月17日,中央明確提出,要抓緊月球探測工程的論證工作,盡快開展月球探測活動。
夏去秋來,無數航天人為之魂牽夢繞的月球探測工程,提上了議事日程。
2003年2月28日,國防科工委召開月球探測工程預發(fā)展會議,宣布月球探測工程進入預發(fā)展階段,并隨后下達月球探測工程關鍵技術攻關重大背景型號預研項目。月球探測工程由此進入工程前的攻關階段。
黨中央關注著月球探測工程,牽掛著夜以繼日勤奮攻關的科技工作者們。
胡錦濤總書記多次就工程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有關部門報送的月球探測工程報告,總書記逐字逐句認真審看。他反復強調:月球探測工程作為我國重大科技工程之一,在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2003年6月,溫家寶總理批示,建議將月球探測工程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編制工作中充分論證。同年9月,他又主持召開中央專委會,討論決定同意實施月球探測工程,并將二、三期工程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
2004年1月23日,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被正式批準立項。在黨中央親切關懷和英明決策下,中國航天開始了新的征程。
依托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突出自主創(chuàng)新——黨中央對月球探測工程的組織實施提出明確要求和具體部署
打造一個自主創(chuàng)新的“中華牌”月球探測工程——這是黨中央對月球探測工程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中國航天人的夢想和追求。
月球探測工程是我國的航天器第一次走向外太空的深空探測活動。從世界來看,航天事業(yè)是一項高風險活動,尤其是進行探月這樣的深空探測活動,更增加了工程的難度。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面對國際航天發(fā)展的大勢,我國的月球探測工程遵循什么原則、確立怎樣的目標、怎樣邁好中國人深空探測的第一步?……一系列重大問題擺在決策者和工程組織者的面前。
胡錦濤總書記深刻指出:實踐告訴我們,對影響國家發(fā)展和安全戰(zhàn)略全局的尖端科技,必須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來取得突破,這樣才能牢牢掌握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和科技發(fā)展的戰(zhàn)略主動。我們一定要勇于站在世界科技發(fā)展的最前列,獨立自主而又積極擴大對外開放,自力更生而又廣泛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在一些重要領域和科技前沿擁有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大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努力在世界高新技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中央領導同志反復強調,月球探測工程是一項復雜的多學科高技術集成的系統(tǒng)工程。要統(tǒng)籌規(guī)劃,合理確定科學和工程目標;充分調動和整合各方面科研資源,加大重大關鍵技術的攻關力度。各部門要精心組織,團結協(xié)作,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月球探測工程任務。
黨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月球探測工程的組織實施指明了方向。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我國的月球探測工程確定了四個實施原則——
服從和服務于科教興國戰(zhàn)略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以滿足科學、技術、政治、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綜合需求為目的,把推進科學技術進步的需求放在首位,力求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根據國情國力,貫徹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選擇有限目標,突出重點,集中力量,在關鍵領域取得突破,循序漸進,持續(xù)發(fā)展,為深空探測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起點要高,要優(yōu)選探測目標,優(yōu)化技術實施途徑,做一些別人尚未做過的事,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創(chuàng)新性,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獨立自主、自主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大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根據以上原則,我國的月球探測工程規(guī)劃分三步走,即分為“繞”、“落”、“回”三期,并提出了每一期工程的科學目標和工程目標。
經過近一年的艱苦努力,月球探測工程轉入初樣研制階段。在這個關鍵時刻,2004年12月20日,黨中央專門聽取了月球探測工程進展匯報,對工程進展給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明確要求。親切的鼓勵、深情的關懷,極大地鼓舞了全體工程研制人員。
2005年2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聽取月球探測工程進展情況匯報。工程原計劃是按照“一星一箭”來安排的,考慮到月球探測工程本身在科學上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會議果斷決定:再增加一顆“備份星”。
“這種尊重科學規(guī)律辦事的精神,減輕了科技人員的壓力,更鼓舞了科技人員奮發(fā)努力的斗志。同時,也表明中央下決心要搞探月活動,哪怕一次不行,再來二次?!痹虑蛱綔y工程總指揮欒恩杰回憶起這段往事,感慨萬千。
研制工作的整個進程中,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始終關注著工程的進展。中央領導多次到研制現場了解情況,看望科技人員,也對工程提出了更具體、明確的要求。
中央提出,要通過月球探測工程的實施,不斷提高我國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努力涌現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帶出一支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隊伍,創(chuàng)出一套帶動相關技術和產業(yè)發(fā)展的模式,為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建設提供寶貴的經驗。
為此,月球探測工程領導小組一方面積極組織、科學管理、狠抓落實,同時努力探索工程管理系統(tǒng)的新經驗,不僅要出成果、出人才,還要出經驗、出模式。
從2004年初立項,到2007年11月26日第一幅月圖完美亮相,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僅僅用了3年多的時間。更為珍貴的是,按照中央要求,工程從一開始就立足自主創(chuàng)新,充分利用我國成熟的技術和現有的設備,獨立研制、獨立制造、獨立試驗,獨立打造了一個自主創(chuàng)新的“中華牌”月球探測工程,許多關鍵技術和設備在國際或國內均屬于首次應用,成為令人驕傲的自主創(chuàng)新工程。
越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重大建設項目,越要加強科學管理——按照中央要求,月球探測工程始終把科學管理作為推動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細節(jié)決定成敗。縱觀世界各國的航天活動,哪怕一個微小的疏忽,或者一個細節(jié)的質量問題,最終都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