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6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要始終把科學管理作為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要環節,不斷提高科學管理水平。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表明,越是現代化,越是高技術,越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重大建設項目,越要加強科學管理。
嚴格對工程全過程管理,堅持質量第一,確保月球探測任務圓滿完成——這是黨中央對月球探測工程提出的又一個明確要求。
牢記黨中央的囑托,月球探測工程領導小組始終把產品質量和可靠性作為決戰的核心,確保實現高質量建造、高可靠發射。領導小組對工程全體參研人員提出了6個方面26條的具體要求,要求工程全體參研人員深入開展復查復審、反思質疑,從研制到生產要做到“兩個百分之百”:
一是所有單機、分系統和系統總體的設計都要進行全面的復查復審、反思質疑,不遺漏任何一個問題,復查工作要深入到研究室、工程組一級,要做到百分之百。
二是所有產品生產也都要進行全面的復查復審,復查工作要深入到車間工段一級,做到百分之百。
2006年底,工程各系統開始進行“兩個百分之百”的復查復審、反思和質疑活動。各單位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審核項目,從技術細節、質量工作進行全面深入的檢查確認,力保首發成功。
2007年是月球探測工程的決勝年。經過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決戰的時刻終于到了。此時,廣大科研人員心中既充滿了對成功的憧憬,又倍感壓力和責任。
此時,又一個艱難的抉擇擺在了工程領導小組面前——如何選擇合適的發射時間。
發射時間的選擇,直接關系整個工程的成功。與地球衛星不同,月球探測衛星在奔月、繞月飛行的過程中,在衛星的姿態、供電、能源和測控等方面有特殊的要求,所以選擇發射時間考慮的因素很多,一年內一般只有兩次適合發射的時機。
中央領導明確指示,月球探測工程是我國首次開展對地球以外天體的近距離探測,未認知的環境因素可能存在,極具創新性、挑戰性和風險性。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是人類前進的永恒動力。希望同志們既要增強信心、迎難而上,也要尊重科學、大膽實踐。
遵照中央指示精神,月球探測工程領導小組根據實際情況,堅持科學精神,建議將原定的4月份發射,調整到下一個發射窗口,即10月份發射。
黨中央很快批準了這一建議,決定調整月球探測衛星發射窗口,充分利用半年時間,以首發必成為目標,深入開展“雙百”復查,以提高工程可靠性、提高大系統準確協調性、完善故障預案為重點,積極開展各項工作。
中央領導果斷的決策和細致的關懷,給參與工程的萬名科技人員以巨大鼓舞,更堅定了大家的決心。從工程領導小組到各系統研制人員,大家紛紛表示,堅決不負中央重托,以更加嚴謹、更加細致的作風,投入到發射前的各個準備階段。
2007年10月24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
18時05分,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在這里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航天器進行的最長遠征。
星路漫漫,在“嫦娥一號”一個多月的奔月之旅中,黨中央和全國人民一道,共同把關切的目光投向浩渺太空。
11月5日,“嫦娥一號”成功實施首次近月制動,順利進入繞月軌道,中央領導倍感欣慰,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相繼發來賀電,向參與“嫦娥一號”研制、指揮、測控和保障的全體同志表示熱烈祝賀和親切慰問,并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奪取月球探測的新勝利。
11月26日,一個歷史性的日子,“嫦娥一號”傳回的第一幅月圖公布。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專門發來賀電。
賀電深情地說: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的圓滿成功,是我國科技自主創新取得的標志性成果,是中華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實現的又一重大跨越。你們作出的杰出貢獻,將彪炳中華民族的光榮史冊。
“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的成功,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奔月夢想,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
“首次月球探測工程,是我國開展深空探測的第一步。各有關方面要再接再厲,抓緊做好后續工程的研制,圓滿完成月球探測的總體目標。”……
12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北京隆重舉行慶祝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圓滿成功大會。胡錦濤總書記熱情洋溢的講話溫暖人心,催人奮進,引起全場一陣陣長時間的熱烈掌聲。
明月如雪,“嫦娥”輕繞。靜謐的深空,述說著中華民族千年不變的夢想,見證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高瞻遠矚,也必將聆聽到中國人民勇于攀登、不斷邁向成功的堅強足音!(新華網北京12月12日電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