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中國國家質檢總局1月9日下午披露,韓國駐華使館照會中國國家質檢總局,稱從1月7日起對中國輸韓泡菜恢復10%比例的入境常規抽查。至此,歷時二年多的中韓泡菜事件最終得到圓滿解決。
據了解,2005年10月21日,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廳以從中國進口的泡菜中發現寄生蟲卵為由,對中國泡菜實施100%比例的入境“精密檢查”。對此,中國國家質檢總局高度重視,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加強對輸韓泡菜的質量監管,對輸韓泡菜生產加工企業進行全面清理,提高準入門檻,淘汰了一批差的企業,實施從原料種植到產品出口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提高了出口泡菜的質量安全水平;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強與韓方的交流與合作,建立了中韓質檢磋商合作機制,促使中國輸韓泡菜問題通過友好協商妥善解決。
2007年8月,在中國國家質檢總局的努力下,韓方同意將攜帶衛生證書的中國泡菜的抽查檢驗比例從100%降低到20%;今年1月7日,按照雙方達成的共識,韓國再次降低對中國輸韓泡菜的入境抽查比例,恢復到10%的常規抽查比例。
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泡菜對韓出口20.2萬噸,貨值達一億美元,均沒有出現攜帶寄生蟲卵問題。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有關人士表示,雖然歷時二年多的中韓泡菜事件最終已得到圓滿解決,但中國國家質檢總局還將繼續采取有效措施,對內加強管理,對外加強交流與合作,確保中國輸韓泡菜貿易的順利發展。
泡菜風波由來
由于韓國的農產品成本比中國的高,韓國的商人便到中國開辦了很多泡菜廠,按照韓國的標準和老百姓的口味生產泡菜,再返銷到韓國市場。由于物美價廉,韓國的一些學校、公司和餐館都是批量定購。因此,韓國從中國進口的泡菜從2001年的393噸,到2003年增長到28000多噸,2004年猛增到72000多噸。
■2005年9月26日韓國主要媒體大量報道了中國泡菜鉛含量嚴重超標的新聞,引起韓國人對中國產泡菜的恐慌。泡菜銷量明顯下降。
■2005年10月10日韓國食品藥品安全廳日前發表報告說,韓國官方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韓國市場上流通的韓國產泡菜和中國產泡菜都不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2005年10月21日韓國食品藥品安全廳稱,對在韓國市場上銷售的9種中國泡菜進行了食品安全性檢測,檢測出三種寄生蟲卵。韓國食品藥品安全廳立即對中國進口的泡菜采取了禁售和回收措施。
■2005年10月25日中國駐韓國大使寧賦魁指出,中國政府認為,不應因為個別企業的產品存在問題,就認為所有產品都有問題。他表示,韓中兩國政府應攜手合作,防止泡菜問題演變成大問題。
■2005年10月26日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就愈演愈烈的“中國泡菜風波”正式表示,韓國對進口泡菜的問題感到憂慮,但不能讓泡菜問題影響中韓關系的大局。
■2005年10月27日韓國食品藥品安全廳公布第二次檢測結果,稱再次檢測到寄生蟲卵。
■2005年10月31日與此同時,中國有關方面也檢測出韓方生產的食品中含有寄生蟲卵。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近期從韓國生產的10種泡菜、辣椒醬、烤肉醬等產品中檢出寄生蟲卵,國家質檢總局就此發布公告,當日起停止相關產品的進口入境。
(來源:中新社北京1月9日電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