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書就像開飯館
莎士比亞是尼爾·蓋曼的文學導師之一。在他的很多作品里,都可以看到莎士比亞的痕跡。在后來創作的《蜘蛛男孩》里,不僅有大段關于哈姆雷特的描述,而且主人公不止一次被用來和麥克白做比較。
1996年,《睡魔》第19期《仲夏夜之夢》,更是將莎士比亞編進故事情節——講述了摩爾甫斯與莎士比亞相遇,并達成合作關系的有趣故事。這期故事為尼爾·蓋曼贏得了世界奇幻獎——他人生中的第一個文學獎項。很快,他的作品幾乎囊括了美國所有的文學獎項。
也許有人說,作家應該按照一種風格長期寫下去,寫得越深入,越容易出成績。但尼爾·蓋曼不愿意這樣做。在深度和趣味之間,他選擇了趣味。從單純的漫畫編劇到涉足科幻小說、恐怖小說、兒童小說、歌曲創作等多個領域??此泼帮L險的轉變,對于尼爾·蓋曼而言,“想法由來已久”。
“當我年輕時,幸運地遇到了兩位很好的合作伙伴。25歲時,我和道格拉斯·亞當合作,給被奉為傳世經典的幽默科幻小說《銀河搭便車指南》寫了一本解讀書。28歲時,我遇到了《碟形世界》的作者特里·普拉切特。這兩個合作伙伴都非常出色,他們的工作方式幾乎一樣:尋找自己擅長的領域,在這個圈子里不斷深入。然而我認為,他 們在越深入的同時,也在圍墻里不斷禁錮自己。為什么不多嘗試幾個領域呢?我想我也許應該走和他們相反的方向。”
尼爾·蓋曼開始寫小說,而且一發不可收拾。2001年,尼爾·蓋曼的奇幻佳作《美國眾神》(American Gods)出版, 這部長篇小說為他包攬了2002年幾乎全部大獎,包括科幻奇幻界最有名的雙獎——雨果獎和星云獎,恐怖小說界最高獎——布萊姆·斯托克獎,以及幻想文學書評界推崇的軌跡獎。2003年, 他的中篇小說《卡蘿蘭》獲得雨 果獎最佳中篇小說獎,被譽為恐怖版《愛麗斯夢游仙境》;2004年,雨果獎最佳短篇小說獎又榮歸尼爾·蓋曼的佳作《綠字的研究》。因為尼爾·蓋曼的作品幾乎本本都是 暢銷書,所以出版商給他的頻頻“轉行”開了綠燈。
“寫書就像開飯館。如果你覺得店里的漢堡好吃,下一次來,我就給你上三文魚;第三次來,我請你品嘗冰淇淋。如果我像麥當勞一樣,把產品標準化,寫了《美國眾神》,再推出一個《英國眾神》或者更多的《美國眾神》,我肯定比現在更有名氣,賺錢更多,但是我不要做這種人。我希望寫出另一本大部頭時,人們會抱怨說,‘這怎么不像《美國眾神》呢?’”
這正是尼爾·蓋曼求之不得的,“不像”,是因為有新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