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美國總統奧巴馬乘專機從上海飛抵北京。(圖片來源:中新社)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北京時間11月15日晚23時左右,美國總統奧巴馬乘專機“空軍一號”在雨中抵達上海,開始其自今年1月就任美國總統后的首次訪華之旅。
奧巴馬是就任后一年內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首位美國總統,他將在中國停留4天3晚,是其此次亞洲行當中訪問時間最長的一站。評論普遍認為,這足以證明奧巴馬對中國的重視,各大主流媒體對奧巴馬此次中國行更是表現得相當關注。
***《泰晤士報》:促中國發揮世界領導角色
英國《泰晤士報》11月16日發表題為《奧巴馬將勸說中國和美國一起發揮世界領導角色》的文章,稱奧巴馬在美國國內政事繁忙之際,還花上4天時間待在中國,可見中國對美國經濟以及奧巴馬“全球理念”的影響力。
文章認為,盡管奧巴馬中國之行的安排看上去比較輕松,訪問活動包括一次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國宴、兩場領導人會晤以及兩次觀光參觀活動,但日程中也有很多重要議題需要討論,其此次訪華的意義不會遜色于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所帶來的效應。
文章說,中國致力于推動全球核不擴散機制,支持朝鮮半島無核化,并努力促進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安全與穩定,美國在國際舞臺上需要中國的幫助,奧巴馬將利用這次機會說服中國和美國一起發揮全球領導角色。此外,與中國的伙伴關系對快速啟動美國經濟復蘇至關重要,美中合作會為雙方帶來利益,因此美國歡迎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正如奧巴馬此前在東京表示,中國的崛起并沒有威脅美國,“美國并不謀求遏制中國”。相反,美國將尋求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聯系。在一個互相聯系的世界,各國力量不會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各國也不必恐懼其他國家的成功。
***《聯合早報》:訪華關鍵在于鞏固美中關系
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16日刊發的文章說,如今的美國正面臨一個“多事之秋”。政治分析家認為奧巴馬這樣長時間的“離岸”遠行冒著很大的風險。他到日本、新加坡、中國和韓國訪問,正值國內醫療保險改革引起民心波動、軍內出現暴力殺人事件,迫切需要總統坐鎮國內指揮大局。
文章稱,奧巴馬是第一位懷有亞洲童年記憶與“亞太情結”,又把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到亞洲的美國總統。他在東京發表演講時,特別強調美國是個“亞太國家”、應深刻理解亞洲的重要性,并表明美國需要和亞洲國家在經濟發展、反核擴散、全球反恐以及改善氣候等方面“同舟共濟”,未來美國將積極參與亞洲事務,而不做“遙遠的觀望者”。
然而,美中關系更是奧巴馬彰顯自己“亞洲雄心”的重頭戲。因此,中國便成為奧巴馬此行的重中之重。當前全球形勢對美國的挑戰使美國不得不跨越某些競爭摩擦領域而“盡量擴大”美中合作,不然就對美國不利。政治觀察家認為,在全球經濟復蘇、氣候變化、朝核、伊核、反核擴散、裁軍以及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問題上,“美國的成功都不能缺少中國的合作”。
所以,奧巴馬這次訪華的關鍵是要使美中關系更為鞏固,而不是造成美中關系緊張加劇。
外界估計,奧巴馬在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商談經濟議題時,會對中國進行安撫,并避免通過強勢外交強迫中國擴大內需、多買美國產品來平衡雙邊貿易;在美國貿易赤字不斷上升之際,奧巴馬也不會過分施壓促使人民幣升值。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美中關系將左右21世紀的命運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1月15日的評論文章則稱,當美國總統奧巴馬通盤考量各種讓人撓頭的全球事務時,他其實在尋求一個可以幫自己一把的合作伙伴。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個在國際事務方面還不算老道的“新手”——中國——身上。
喬治·華盛頓大學中國政策項目主管沈大偉(David Shambaugh)認為:“這出重頭戲將驗證中國是否已經做好充分準備進入一個全球事務合作者和參與者的角色。”
文章說,奧巴馬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以及其他領導人的會談將不僅僅局限在雙邊議題上,而是要放眼全球事務,諸如氣候變化、金融危機以及防止核擴散等。奧巴馬將美中合作提升到這樣的高度,其目的是顯而易見的。早在今年7月份他就曾公開表示:“美國和中國的關系將左右整個21世紀的命運?!?/p>
(環球在線:方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