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解釋為什么人可以預測例如公交車何時到達的問題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3日報道,科學家探索了人類“大腦禁區”,解讀了人類為什么具有預測將要發生事件的能力,這有望為神經性疾病患者帶來福音。
我們每天都會做出數以千計的小預測,諸如公交車什么時候到達;誰在敲門;玻璃掉落時是否會破碎等。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實驗證實了大腦具有預測日常事物發生的神秘洞察力。
研究人員針對年輕健康的測試者進行了實驗,讓他們觀看有關日常生活事件的錄像,比如洗車、搭建樂高積木或者洗衣服。測試者觀看一會兒錄像,然后停止播放。詢問5秒之后錄像將出現怎樣的情節,有圖片可供選擇。播放停止的時機選擇有兩種情況,一種位于一件新的事件發生之前(即位于兩件不同事件的交界處),另一種位于一件連續事件的中間。研究人員發現測試者對于第二種情況的預測準確率高達90%以上,但是第一種情況的預測準確率不足80%。
研究人員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聚焦于大腦中部的多巴胺系統(MDS),發現大腦多巴胺系統能夠將預測誤差進行編碼,從而使大腦不斷地適應那些不可預測的變化。成功預測是與主觀體驗的平滑意識流相關的。多次預測失敗后,大腦意識流的連續性遭到破壞,同時伴隨著多巴胺系統處于活躍狀態。
精神分裂癥、阿茲海默癥和帕金森氏癥等神經性疾病的早期患者,多巴胺系統功能障礙引發了意識流的紊亂,從而導致他們出現精神失常。研究人員希望能夠通過提高大腦預測將要發生事件的能力,從而可以更好診斷神經性疾病的早期階段,為患者提供治療方案。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 編輯:張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