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企業家耗盡億萬家產 建全國最大私人民俗博物館
陜西關中地區的老百姓都說王勇超瘋了。這個前億萬富翁賣掉了他的七個公司,把所有的錢都用來買以前用的日常用品和破房子。
有人相信這個55歲的中年人買的不是垃圾而是文物。因而他實際上是為了掙更多的錢。
這些東西確實是文物。但是事實證明王買他們不是為了掙錢。
正相反,王把他買來的33,600 件東西和40個院落的1000間房子變成了中國最大的私人民俗藝術博物館。
王樸素的飲食和穿著隱藏了他曾經擁有的財富。但是他堅定的語氣使他依然像一個大亨。
只有高中文憑的王從來沒學過考古或文物鑒定。他曾經營的七個公司也和文化無關,都是房地產、城市供水等方面的。
“但是我熱愛歷史,我崇拜那些創造歷史的英雄,”王說道。
一次80年代末的關中渭北行徹底改變了這個商人的命運。
他看見城市改造把精美的老房子變成了垃圾,這讓他十分痛心。他還看見2米高的、頂端有雕塑的石柱子被鋸成了兩半。有雕塑的一半低價賣給了文物販子,剩下的一半都被扔掉了。
“我不知道這些石柱是什么,但我知道他們是不可再生的文物,”王回憶道。
他付給當地人比文物販子高一倍的價錢把所有剩下的石柱子都買走了。
后來他才知道這些石柱子是拴馬樁,有些竟然可以追溯到唐代。很多石柱上帶有古代北方胡人形象的雕塑,為當時的民族大融合提供了證據。
“當時馬對于打仗和交通運輸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所以才有了拴馬樁,”王說道。
“關中地區是很多朝代的最大的養馬場,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拴馬樁在別的地區很少被發現。”
拴馬樁從元代開始變得更裝飾化。他們被對稱地放置在房子的大門外,彰顯一個家族的財富和地位。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靳之林指出:“它們也可以避邪,是關中民俗文化的代表。”
這個買拴馬樁的經歷改變了王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