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市場繁榮背后的隱憂
榆樹種子一條街
老兩口面對眾多的品種,早就看花了眼,不知該如何選擇。
如果說小地方不好選擇,那到大地方情況會不會好些。記者跟誰買種子的農民來到吉林省玉米產量第一的榆樹市,在榆樹種子一條街發現玉米種子品牌多的更是讓人眼花繚亂。
據榆樹市農業局局長張學介紹,榆樹市共有320多家玉米企業,其中200家左右都集中在工農大街,當地人稱之為“種子一條街”。
在榆樹農業執法大隊的走廊里掛著一個大牌子,上面寫了471種今年獲準上市的玉米品種名稱。
“如果再加上700多種企業自主命名的品種,市面上應該有超過1300種玉米種子在售。”執法大隊隊長孫程舉說。
在榆樹300多家種企中,真是有研發能力的沒有幾個,有外國血源的種子占了大半市場,國產自有品牌所占份額比較小,整個玉米種子市場的種子企業良莠不齊。
但這種情況并不是榆樹獨有,在東北和國內其他省份都普遍存在。榆樹的種子一條街只是一個縮影。
“在我們執法過程中發現以次充好、夸大宣傳、套牌、推出品種再售、越區經營等問題仍然存在。”孫隊長說。
“在2010年我們在種子質量排查中發現了90多萬斤假種子,通過及時的補救應急措施,為國家和農民挽回了2億多元的損失。”他說。
“為了保證農民買到好種子,我們出臺了很多措施,比如最有代表性的兩個就是引入種子經營企業保證金制度和五戶經營業戶聯保。這些措施到目前看來,效果非常好,從年初到現在我們未接到一起農民關于假種子的投訴。”孫隊長說。
為了吸引顧客,各個經營業戶都使出渾身解數,買種子送米、面、油、免費送貨,廣告都大大的貼在門窗上,好不熱鬧。
韓大爺兩口揣著2000多塊錢轉了兩三個小時,還是不知道該買哪個。
“我的眼睛都花了。拿起哪個售貨員都說好,又是高產又是抗倒伏、抗旱,要是我們多幾個像先玉那種真的好又信得過的牌子就好了,不用這么難的選來選去了。”韓大娘說。
不僅是老年人,有知識有文化的中年人提起選種子也都一臉茫然。50歲的韓長安是東嶺村的種糧大戶,自己中4墑多玉米。
“選種子太難了,沒辦法,為了降低風險也是嘗試新品種,我每年都買七八種不同的種子。村里大多數人也都是這么做的。大家不敢把一年的辛苦都賭在一個品種上,傷不起啊!”他說。
“我們村地里至少種子30多個品種。我們選中的途徑就是自己種多的經驗、鄰里朋友之間互相打聽。”他說。
但是專家認為農民的這種做法其實并不可取,雖然這樣可以降低風險,但是由于每個品種的習性不同,多種品種會增加勞動量,同時不利于增產。
韓大爺兩口有1.3墑多地,最后也買了三種種子。
“所有的收據我都收著呢,怕有問題啊!農民買種子其實有點像賭博,只有出苗了,接穗了,看到玉米棒了懸著的心才最后放下來。”韓大娘說。
- 環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