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雙方應共同制止日本右翼勢力的挑釁
中日恢復邦交40周年的日子正在臨近。雖然兩國經濟關系仍在發展,兩國政治關系卻再次落到了歷史的低點。當前,圍繞釣魚島爭議,圍繞“購島”與“保釣”,雙方摩擦不斷加劇,“中日必有一戰”之聲再起,中國幾十個城市出現了對日抗議示威。
釣魚島危機主要是由以石原慎太郎為代表的日本極右勢力挑起的,他們是主要的麻煩制造者,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敵人。事實上,無論是在中日恢復邦交之前,還是在此后兩國關系40年的發展中,日本一小撮堅持錯誤戰爭史觀、頑固為日本侵略歷史辯護的極右勢力始終是中日關系發展的主要障礙,是兩國主張和平友好力量的最大絆腳石。這一次,在中日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的背景下,他們再次跳出來,利用日本民眾尚不適應的心理和釣魚島爭議的敏感性,以“購島”為名,煽動民族情緒,挑動兩國民意對抗,以求達到破壞中日關系、改變日本發展方向的目的。如果讓其非法“購島”“成功”,他們的挑釁活動將變本加厲,從而進一步激化釣魚島爭端,引起中日之間更大的對抗。兩國愛好和平的人民,有遠見的政治家及一切有識之士必須團結起來,將主要矛頭指向他們,堅決制止其挑撥與挑釁;同時采取有力措施,妥善、冷靜處理釣魚島爭議,爭取使兩國關系早日回到正常發展的軌道上來。
日本政府對這場危機的發生、發展亦難辭其咎。由于釣魚島問題難以在短期解決,甚至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不具備解決條件,中日兩國領導人當年曾就此問題達成默契,將其放在一邊,集中精力籌劃與發展兩國友好合作關系。正因為如此,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釣魚島爭議保持了相對平靜。然而,90年代中以來,日本政府日益背離這一默契,不僅堅持否認存在釣魚島主權爭議,而且不斷加強對島嶼的實際控制,執意將釣魚島納入日美同盟覆蓋范圍之內。日本政府的這一錯誤做法導致中日雙方圍繞釣魚島的摩擦逐步上升,并使其對國內右翼勢力上島挑釁的約束力越來越弱,并最終給了石原等人大行其道的機會。為穩定釣魚島形勢,日本政府必須改變錯誤做法,承認存在爭議的客觀現實,并且履行國家責任,對國內右翼勢力的挑釁行為嚴加約束。只有這樣,中日圍繞釣魚島發生的摩擦才可能得到控制,兩國關于東海共同開發及東海劃界的對話與談判才可能重啟并取得進展。事實上,對于國內支持率十分低落的野田政權來說,如果放縱國內右翼的挑釁,造成中日關系嚴重惡化與倒退,只會進一步失去執政基礎;但如果能表現出決斷力,有效控制這場源于右翼勢力挑起的危機,維護中日關系的穩定和地區和平,即使不再當權,最終仍會得到國內外更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