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雙方應共同制止日本右翼勢力的挑釁
當前,隨著釣魚島危機持續升級,中日關系可能進一步惡化,兩國關系的大局可能遭到嚴重破壞。2001年至2006年,因小泉首相連續六次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系曾出現過“政冷經熱”的現象。現在的形勢比那時更危險,除了領土爭端的政治敏感性更高并可能引發軍事沖突之外,雙方的經濟合作已因世界性的經濟衰退受到較大影響,其防火墻的作用明顯削弱。一旦雙方在釣魚島發生擦槍走火,兩國關系全面惡化、走向“政冷經冷”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為了維護中日兩國的根本利益和兩國關系大局,為了維護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兩國政府應進行緊急磋商,加強危機管理,就妥善處理當前及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摩擦事件確定方針,采取措施,盡最大努力避免危機失控或因危機升級引發其他重大突發事件。其中,雙方就“釣魚島爭議是政治問題,決不應使其軍事化”達成一致將十分重要。因為無論是派自衛隊上島,還是在釣魚島海域動用自衛隊介入兩國民間或非軍事摩擦,都將違反《中日和平友好條約》關于“用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的原則,將被中方視為重大危機升級行動,可能帶來極其嚴重的后果。只有首先控制住危機,才能妥善處理爭議,使兩國關系重新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至于目前事態的最新發展,即日本政府企圖以所謂的“國有化”取代東京都“購島”,究竟是像日方有人說的那樣是為了阻止右翼登島,還是在與后者“演一出雙簧”,我們不妨拭目以待。但毫無疑義的是,無論日方以何種方式“購島”均非法無效,絲毫也不能改變釣魚島自古以來即是中國領土的事實。
40年來,中日關系的巨大進展是兩國幾代領導人及兩國人民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難取得的,這一成果來之不易,惠及雙方,必須珍惜。當前,雖然兩國關系再次遇到了較大的風浪,但我們沒有理由對兩國關系的未來發展失去信心。中日兩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做好鄰居、好朋友,像德法兩國一樣真正實現歷史性和解,不僅是雙方根本利益之所在,而且將是亞洲崛起的有力保障。在新形勢下,除兩國政府、兩國政治家負有歷史責任,兩國的一切友好團體,一切有正義感、歷史感和戰略眼光的專家學者及各界人士,也應承擔起責任,為堅持中日兩國確立的“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方針,為堅持發展兩國戰略互惠關系,共同做出最大的努力。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 張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