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3日21時,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第一場在丹佛大學校園內舉行,在這場長約一個半小時、對全美電視直播的面對面交鋒中,選前民調指數明顯落后的羅姆尼表現出色,被公認為辯論的贏家。
由于時間有限,氛圍特殊,面對面辯論通常會成為兩名候選人的唇槍舌劍、競相賣弄辯論技巧,并不斷向對手拋出一個又一個精心設計的邏輯陷阱的場合。因此,語言能力和現場調動技巧往往更加重要也更加好使,而一本正經地闡述施政理念,咬文嚼字地和對方辯論政綱細節,則被認為是不合時宜、甚至吃力不討好的事。然而,出乎多數人意料的是,此次面對面辯論恰成為一場“細節辯論”,雙方將大多數寶貴時間用于政綱細節的直接交鋒,而非如以往類似場合中候選人們那般,沒完沒了地兜語言圈子、斗語言機鋒。
在較為短暫的時間里,奧巴馬和羅姆尼談到失業問題、稅收問題、赤字問題、醫保問題,甚至華爾街監管問題,并在大多數情況下直入主題。
相對而言,羅姆尼顯得更直言不諱,用詞也更犀利。在談及失業問題時,他質疑奧巴馬“何以寧可把大量時間浪費在醫改等‘奧巴馬樣板’上,也不肯花力氣降低失業率”,并提醒聽眾“若讓奧巴馬連任就應準備再忍耐4年高失業率”;在談及赤字和稅收問題時,他強調“已經做好了一旦當選便接過一個爛攤子的準備”,承諾減稅5萬億美元,增加2萬億美元額外專項防務支出,同時不擴大赤字規模;在醫保問題上,他重申反對全民醫保;在華爾街監管問題上,他強調“監管的必要性”,承認“任何市場經濟都需要監管”。他甚至不忘對奧巴馬的“重點項目”——綠色能源領域刺上一刀,質疑后者“為什么寧可把錢花在這些低回報項目上,也不愿多雇200萬教師”。
奧巴馬顯得有些被動,在失業率和赤字兩個重磅問題上幾無還手之力;在醫保問題上的俏皮話(馬薩諸塞州即羅姆尼任過州長的州在醫保方面做得很好)也并未獲得多少共鳴,原本計劃中的突破口——抨擊羅姆尼“給富人減稅”,重揭其“不能代表窮人和中產階級”瘡疤的必殺技,也因羅姆尼先發制人強調“不會單給富人減稅”而失去了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