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24日電 中非相隔千山萬水,中非友誼源遠流長,中非合作基廣根深。
數百年前,“鄭和時代”開拓中非貿易合作;數百年來,中非交往日漸密切;新中國成立后,中非幾代領導人共同鑄就南南合作典范。
中非友好與合作如一艘巨輪,任憑國際風云變幻,始終沿著正確的航向揚帆、破浪、遠航。
風雨同舟 相守相助
1971年10月25日,非洲國家常駐聯合國代表起身高歌勝利,身著中山裝的坦桑尼亞代表在現場載歌載舞。阿爾及利亞《圣戰者日報》稱為“世界史上的一天”。這一天,新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席位。西方媒體稱“非洲國家同紅色中國站在一起”。毛澤東主席發自肺腑地說:“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了聯合國。”
中國與非洲有著相似經歷。在爭取民族獨立、恢復經濟建設進程中,雙方互信互助,凝結成真情厚誼。從北京到好望角,中非之間的千山萬水見證了這對“好兄弟、好朋友、好伙伴”的守望與相助。
中非同屬發展中國家,有著廣泛共同利益,在頻繁高層互訪中增強互信、凝心聚力。
在得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踏上非洲大陸,非洲人民發出熱情歡呼“那太好了!”
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中國近年來已為非洲國家援建了100多所學校、30所醫院、30個抗瘧中心和20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
1963年中國派遣第一支援非醫療隊。如今,來自中國的白衣天使在多個非洲國家為當地人解除病痛,送去健康。
“我初來看病時甚至連路都不能走,現在已經能夠走路,感謝中國政府派來的白衣天使為我們提供有效且免費的醫療服務!”年屆六旬的烏干達老人珍妮特激動地說。
歲寒知松柏,疾風知勁草。多年來,中非關系在傳統友好的基礎上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