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親善 和諧包容
“我愛東北秧歌,也愛四川火鍋。”喀麥隆留學生琳達2005年在故鄉第一次接觸中國舞蹈,而今正在北京師范大學學習現代舞的她,已經能輕易分辨出中國各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和“招牌”舞蹈動作。
兩塊同樣有著古老文明傳承的土地,零距離的人文交流,穿透地域界限,跨越文化障礙,架設國與國之間心靈的對話、感情的新橋和友誼的通途。截至目前,中國已同所有建交的非洲國家簽訂了政府間文化合作協定;藝術交流、文化產品出口、“文化聚焦”“文化人士訪問計劃”齊頭并進。
--文化點燃漢語熱潮。31所孔子學院、5個孔子課堂扎根26個非洲國家(地區)。“中國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成為眾多非洲在華留學生驕傲的標簽。
--文化解鎖旅游冷門。中非對彼此有了更直觀的認知。2011年,中國赴非旅游100萬人次,非洲來華旅游近50萬人次,中非每周有近50個直航航班。
--文化打通民間對話。民間“牽手”補充各領域互利合作,中非齊心建立互利共贏的中非NGO合作模式。今后5年,中非友好城市數量有望翻番,更多地方管理人員、企業家將實現互訪。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渠道廣泛的中非人文交流從涓滴匯成江河。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非關系再迎來新契機。
“中非合作是全方位合作。中國重視同所有非洲國家發展友好關系,無論大小、強弱、貧富。”習近平主席的表態彰顯著中國與非洲朋友合作誠心,也為中非未來合作提出要求。“‘積土為山,積水為海。’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推進中非合作,就一定能不斷取得更大成果。”
展望中非關系新紀元,非洲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同樣積極建言,期待更多“中國因素”。
--期待加強農業合作,因為發展農業是非洲國家解決糧食危機的根本途徑;
--期待中非文化交流與合作迎頭趕上,這有利于提升全方位合作;
--雙方應繼續探討優勢互補、雙向共贏的合作之路;
……
千川匯海闊,起錨航新程。曾多次踏上非洲土地的習近平主席將再啟友誼之旅,談共贏發展,話人文親善,繪合作新篇。
涓涓的剛果河流淌著滔滔不竭的中非情誼,嬌麗的帝王花捧托出穰穰滿家的合作碩果。中非合作之舟在暖人春風中再次揚帆遠航!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