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接受采訪。(中國臺灣網記者 蕪同攝)
日前,新任中臺辦、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出席第十一屆兩岸關系研討會時,面對臺灣記者提問“會去臺灣嗎”,從容答到:我看到報道說臺灣有關方面給我去臺灣設置了一些條件,并表示如果稱謂問題不解決,“就相見不如不見”,我要說的是“有情何似無情”(引自北宋詩人司馬光的《西江月》)。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有這樣的情、這樣的心,什么名義問題、身份問題、方式問題都好解決。
張志軍的即興回答隨即在兩岸媒體上被廣泛報道,臺灣方面也迅速做出了反應。
此事雖發生在平潭舉行的兩岸關系研討會上,卻要從數日前王毅在為臺灣記者舉行的酒會上發表的一番講話說起。3月17日晚,中共中央臺辦為采訪“兩會”的臺灣各媒體舉行招待酒會,剛剛卸任臺辦主任并被任命為外交部長的王毅專程來到現場與臺灣媒體朋友話別。王毅說,我在臺辦工作了58個月、1700多天……我最感到遺憾的是,一直沒有機會到臺灣去走走看看。我雖沒有踏上臺灣的土地,但我的心是和臺灣同胞連在一起的。
針對王毅的一番講話,臺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20日在臺灣民意機構接受質詢時說,希望大陸國臺辦新任主任張志軍訪臺,但雙方會面時要以職務稱呼對方;若陸方不能以職銜稱呼,“相見不如不見”。
“相見不如不見”,或許典出宋代司馬光的《西江月》:“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相見爭如不見”句中,“爭”當“怎”講。